武汉到北京,北京到赫尔辛基,赫尔辛基到斯德哥尔摩,一路辗转,来到了瑞典首都,诺贝尔的故乡,北欧最大的城市,也是诺贝尔周的主要活动城市之一,和北京时差为7小时。
在芬兰的时候就感受到了高纬度地区的特点,大概三四点天就全黑了。据偶遇的朋友说,夏天夜晚11点才会全黑,凌晨一两点就日出。因此,瑞典是全世界工作压力最小的城市之一,人们作息相对自如。工作时间上午9点到下午5点,八小时工作制中还包含了午餐和休息时间(侧面印证瑞典是全世界国民福利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工作之外的生活也很丰富。比如说下班后可以去Old Town宽街窄巷的酒吧和咖啡馆里坐下,在旧时光里度过美好的夜晚(况且当地出产的地方特色酒品很多);再比如去灯火璀璨的购物街区,精致的小店,温馨的陈设,最近又逢圣诞季,每家每户都装点得格外隆重,让人流连忘返;当然,还有高校里的健身房、羽毛球馆、游泳馆,想健身的孩子有福了。
阿兰达机场在市区以北40km,瑞典地面交通十分方便快捷,机场大巴(Flygbussarna)、机场快轨(Airport Express)、Swebus大巴、普通铁路换乘市郊铁路、公交换乘小火车等等,随便选一条路都可以去市中心。对外销售斯德哥尔摩城市卡和交通卡,均是通票性质,按天计费,门票、地铁、火车通用。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瑞典的“无钞化”消费习惯。瑞典是欧洲第一个引入纸币的国家,它于1661年发行纸币。但现在,现金在瑞典经济中的使用率仅占3%。大到shopping mall,小到报刊亭、小食店,连教堂都提供刷卡机供信徒捐献。在瑞典大多数城市,公交车不接受现金,车票钱可以刷卡、预付或用手机支付。由于一些小公司只接受银行卡,一些银行的分支机构已经完全停止处理现金业务,他们通过电子交易业务来赚钱。第一天来这里,揣着一堆瑞典克朗,最后发现基本上没有用的必要,有卡走遍天下。
对于第一次来欧洲的菜鸟,这里一切都是未知的,走之前也在忙于学习任务,基本上没有查阅攻略。以至于到了阿兰达机场,还在找通关的地方,其实出入境的概念从进出欧盟成员国就开始算了,只分洲际不分国别,Passport Control是在赫尔辛基中转的时候进行的(虽然这对于集戳爱好者可能是一个噩耗)。
要特别感谢乐于助人的瑞典人。瑞典是世界上国民英语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瑞典人的英语口语特别棒,各年龄段英文交流无障碍,初来乍到的我纯粹靠一张嘴解决了不少问题。因为十几个小时的长途旅行有些疲惫,再加上飞机颠簸的不适,到达城市候机楼的时候迷迷糊糊睡着,跟着司机坐到停车场才意识到车上就我一个人,行李区也被清空了。司机大叔带着我快速穿行在车站,问了行李的外在特征,最后在Information Desk那里取到了行李箱,总共只花了5分钟,这是多么高效的“失物招领”。问路很多次,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热情,会很详细地给你指路;如果不知道,也会说一句Good luck。初到斯德哥尔摩,是个风雨交加的下午(也可以理解为夜晚哈哈,天全黑了),他们大多没打伞,用大衣或者羽绒服的帽子罩着头,和我一样行动不便,但是没有任何人拒绝。
因为天气原因,傍晚的大街上行人比较少,但是秩序井然,中央车站门口车比较多,但是也没有拥堵和滞留。从中央车站步行去老城,走在满天星灯摇曳的步行街上,抬头是瓦斯灯光,低头是斑驳的石块路面,桥梁架在河面上,河面星星点点的倒影……这个城市仅夜晚就足以让人怦然心动。它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余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所以又被称作“北方威尼斯”。
如果优美的设计是上帝送给人类的鲜花,那么斯德哥尔摩就是上帝留有私心的人间花园。在浓厚怀旧记忆的熏陶下,它有着历史巧夺天工的手笔,又有时尚的现代感,完美地将复古与现代结合。因为免遭战火摧残,如今斯德哥尔摩有100余处古迹名胜,是北欧文明最好的历史教科书。在老城内,分布着数以百计的文物建筑和博物馆,它们记录了这个城市的兴衰蜕变和文化交融。最为著名的建筑包括大皇宫、市政厅、骑士岛教堂、瓦萨沉船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大教堂、诺贝尔博物馆、皇家歌剧院、国家博物馆、德意志教堂、瑞典上议院等等(下文中会重点提到与诺贝尔奖关系紧密的诺贝尔博物馆和市政厅)。
老城 (Old Town) 本身的名字其实是Gamla Stan, 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如今这里商铺咖啡酒馆林立,却依照保持着传统的瑞典气息,经典的建筑在这里一一呈现,将过去与现代巧妙的搓揉在一块儿。平时街道热闹非凡,而当夜幕降临,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天井庭院,都陷入了一片沉寂,只剩下老式的瓦斯路灯照亮着街道。当太阳升起,倾斜的阳光打在房屋绚丽的墙壁上,投出变幻的光影,非常震撼。
因为12月7日是诺贝尔周开始的第一天,老城中心广场挤满了中小学生,他们都是前来参观诺贝尔博物馆的。诺贝尔无疑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光。这座于2001年诺贝尔奖设立百年时建成的博物馆其前身是瑞典古老的证券交易所。博物馆分为当年获奖者介绍、历史回顾、诺贝尔奖介绍、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平等几部分,旨在通过介绍诺贝尔奖的方方面面,向人们展示超过8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带来的世纪之变。每一个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探索历程都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成败冒险经历。通过照片和纪录片的展示,告诉人们要勇往直前,绝不丧失希望和灵感。12月6日,屠呦呦及其他九位2015年诺贝尔奖得主受邀参加诺贝尔博物馆活动,屠呦呦向馆方赠送了刻有青蒿素的分子结构的中式瓷盘,并用英文介绍青蒿素为人类抗击疟疾做出的贡献。
市政厅,修建于1911-1923年之间,这座雄伟建筑的外表由800万块红砖构成,内部拥有众多办公室、会议室、宴会厅。蓝厅阴差阳错之下却是红色的,设计师谔斯特贝看到阳光下的红砖给大厅带来的美感时,便改变了主意,没有涂抹蓝色的漆料。作为市政厅里最大的宴会厅,每年12月10日的诺贝尔晚宴就是在这里举行。我来的时候,工作人员正在忙进忙出,摆放长桌,布置灯光等等。当然,少不了议会大厅,首都议员们分党派就坐,给市民和媒体记者等提供的公众旁听席也有200个左右。宴会厅王子画廊是政府举办招待会的地方,透过南面窗户,可以直接看到梅拉伦湖骑士湾的美丽景色,坦诚说,真的有被惊艳到。值得一提的是,三皇冠大厅南北两面墙上漂亮的丝绸锦缎是来自中国的纺织珍品。
斯德哥尔摩是我“踏及”欧洲的第一个城市,因此也有别样的意义。这里的白天,这里的夜晚,这里的历史,这里的建筑,这里的瑞典美食,这里热情的瑞典人还有他们的生活方式,都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作为瑞典TOP高校云集的城市之一,自然也是很多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城市。昨天在路边问路,说了Excues me之后,发现原来是祖国同胞,哈哈。祝他们在瑞典学习顺利,生活精彩!
(今年夏天,在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瑞典驻华大使馆、瑞典国家官网等5个政府机构组织的活动中,幸运地拿到诺贝尔周的invitation letter。之后Si分管文化教育交流和推广事宜的Adam和Xin帮助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也得到信管院、出版发行系诸位老师的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图文/杜诗卿 瑞典时间12月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