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周行记3】Nobel Week Dialogue:这是全世界最有智慧的声音
时间:2015-12-12 22:58:22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从斯德哥尔摩中央车站出发,到哥德堡,行程约400km,乘坐火车需要3小时。瑞典火车的进站上车过程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比如哥德堡火车站的月台和外面街道并没有特意以围墙或栅栏隔开,也没有排队检票上车,到了车站查看站台信息,然后找到所搭乘的火车并坐在提前订好的座位即可。车站秩序井然,而且非常方便快捷。列车中途可能会有列车员来查票,然而我们这一趟路程不见有查票。哥德堡城市交通卡的有效期是自己手写上去的,贯彻的依然是“革命靠自觉”的思想。国民高素质的体现还有很多,比如机动车会自觉礼让行人,也没看到超车抢道现象。好几次我站在路边等着车先走,司机挥手示意让我先走。据说,瑞典人的行事理念里面有一条:“无论自己做什么,首先不影响他人。”诚然,如果每个人都守秩序且为他人着想,其实最终是方便了自己。所以,你可以在瑞典的大街上看到,tram(有轨道和车厢的电车)、公共汽车、私家车、来往行人共用一路却各行其道,没有鸣笛也没有混乱。说了点题外话,该说说重头戏了:Nobel Week Dialogue(诺贝尔周对话)。
  诺贝尔周的一大亮点是在哥德堡举行的Nobel Week Dialogue活动,今年是有史以来的第四次。该活动2012年首次举办的时候,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先生也参加了。诺贝尔奖基金会执行董事Heikensten先生在先前对媒体表示,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扩大科研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对话。我们看到,因为对公众开放申请,前来参加活动的既有德高望重的学者、教授,也有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还有对话题感兴趣的普通市民。当然,因为嘉宾过于重量级,一般申请渠道提前一个月就截止了。有意思的是,Dialogue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和第二大城市哥德堡轮流举办,两地顶尖高校的学生自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本届对话的主题是“The future of intelligence”。受邀请的嘉宾,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为聪明、最有智慧的人们,或者我们可以用“意见领袖”来称呼他们,囊括往届诺贝尔奖得主、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专家、企业高层决策者、政府高级官员、作家和艺术家等等。以第一个Morning Session嘉宾为例,诺贝尔奖基金会执行董事Lars Heikensten致辞;谷歌技术总监,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等领域颇有建树的Ray Kurzweil带来“The future of intelligence”的演讲;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Carl E. Wieman就“Redefining the intelligence”给出自己的阐释;哈佛大学计算机学家Barbara Grosz、欧洲研究理事会主席Helga Nowotny、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Edvard Moser、英国苏赛克斯大学认知科学教授Margaret Boden四位就“What is intelligence”展开对话讨论;瑞典企业创新部长Mikael Damberg、瑞典Doberman公司的CEO Lisa Lindström的话题围绕“Are our policy-makers smart enough?”……


  参与本届对话的嘉宾超过30余人, 个个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和榜样。在此只特别列出往年诺奖获奖者(Nobel Laureates)六位:May-Britt Mose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4), Edvard Mose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4), Michael Levitt (Chemistry 2013), Randy Schekma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3), Robert Shiller (Economic Sciences 2013) and Carl Wieman (Physics 2001).
  对话从9日早上10点开始,持续一整天时间,中间有三次茶歇和一次集体午餐。Afternoon Session的对话在三个分会场进行,每个分会场都有自己的Topic,听众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嘉宾,继续参与Dialogue。
  在对话进行的同时,Nobel Week Dialogue官网、Twitter、Facebook三个平台同步直播,在场或在电视机、电脑前的观众可以实时参与讨论,向对话嘉宾提问,和主持人互动。最直接的参与方式就是poll,在最短时间征集观众的想法。在此也列举一下投票和互动的一些问题,它们与对话所讨论的内容息息相关:
  Does our developing relationship with technology change our brains?
  How well do we understand the basis of human intelligence?
  When wil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ceed human intelligence?
  Are fears of superintelligent systems justified?
  What are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increasingly intelligent systems?
  Who will benefit and who will lose out?
  What is the link betwee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inequality?
  What role will creativity have in the future?
  What will humans do when robots take over even more of our roles?
  How can society best prepare for the changes ahead?
  What should we learn in the future?
  How will learning change in the decades ahead?
  个人演讲部分相对严肃,但是对话部分气氛就轻松多了,全场观众在台上“意见领袖”金句频出的带动下,掌声、笑声一片,通过相对自如的对话环境来讨论看似高深的话题,无疑是非常奏效的。最后,5位诺贝尔奖得主关于创造性的公开讨论,将大会推向高潮,准时结束了活动。这么多嘉宾,但是时间控制得非常好,而且并没有提前彩排过。
  这可不是每天都会发生还能亲历的事,但是如果你在瑞典,就有机会和全世界最具智慧的人对话!

图文/杜诗卿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