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6日,跨学科论坛:中国戏曲艺术的当代命运
听完这场讲座,我决定做一个布道者,给身边的同学讲这样一句话“话剧追求的是真,戏曲追求的是美,我们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国戏曲有信心。“也许你有些迷惑,还是先说说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各自的特点。
戏曲不讲复杂的故事,只演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演员上台之前,故事已经讲完了,演员只是用唱念做打的复杂的程式化的方式将故事演出来,戏曲演员用身段表达情境,一个兰花指,一个鹞子翻身就是一个情境。戏曲演员和戏曲故事之间有一个中间态――行当,演员通过七八年的童子功,练就一身本领,唱一个行当,戏曲不需要剧本,不需要预设的台词,经典的目表戏,就是通过一张纸上一个词给出一个场景,演员上台后通过其童子功的发挥,和以往观戏、唱戏的积累,自如的发挥唱词。观众所看的不是曲折复杂、百转千回的故事情节,而是戏曲演员们精彩的身段与技能,例如表达气愤的翎子功,丑角被砸脚时的跳门槛等等。戏曲是一个种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她追求的是美,形式的美。
西方的话剧所遵循的是体验论,演员上台之前需要酝酿感情,演员的服饰,表情,动作,心理要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你不是演奥赛罗,你就是奥赛罗”。话剧追求真,情境的再现。
形式的美,听起来觉得肤浅吗?哪里有人家西方的真来的实在,来得深刻?非也,“真正的艺术是将现实的中的真通过一种高超的技巧抽象出来,即所谓美。中国的戏曲才是真正有水平的艺术。”我不懂艺术,但是我也认同邹元江老师所讲的这句话。
而现实呢?老戏曲艺术家们,由于文化程度局限性,并没能明白这一点,一走出国门就觉得没有自信,觉得自己的服装――土,没有剧本――不时尚,没有经过一两个月的排练――不正式,没有宏大的真实的布景――不实在……他们试图将话剧的元素融入戏曲,步背景,换服装,在表达人物内心的苦楚时,还会“流眼泪”。这还是我们的戏曲吗?我们的美呢?哪里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的冲击,那些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地方戏曲渐渐被消磨了本色,只留下一丝叹息……不是所有所谓的“现代”就是好的,历史的遗产总有她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也许现在的我们还没法理解孟戏的对象为什么是神,也许我们不会欣赏那些闻所未闻的腔调,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尊重历史。
【孟戏,一种地方戏曲,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是唱关于孟姜女的,这种戏从不出村,只在村子里唱,不是唱给人听的,专门用来祭神,也允许老百姓观看。】
10级情报硕士班 胡月红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