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的眼里,动漫是小孩子的专利。可是,日本动漫在成人圈里,也有不小的市场,这一点看官多少会感受到一些,谁还没个喜欢动漫的朋友?
一 日本动漫影响力有多大?
回想起来,我的童年除了金刚葫芦娃、海尔兄弟、阿凡提、三毛流浪记,美国的蝙蝠侠、忍者神龟、超人,剩下的无一幸免,都是来自我们“讨厌”的日本。从美少女战士、铠甲战士、奥特曼,到灌篮高手、棒球英豪;从机器猫、犬夜叉、七龙珠、百变小樱,到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海贼王,日本的动漫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经典人物形象。因此,鸟山明、岸本齐史、青山刚昌等一连串名字变得耳熟能详,宫崎骏更是享誉全球动漫界。
反观中国动漫界,我们几乎叫不出一个动漫大家的名字。喜羊羊与灰太狼是近几年颇受欢迎的片子,颇具中国特色,制作的电影版也叫人满意。曾经有一部《虹猫蓝兔奇侠传》,收视率一度超过日本动画,却始终没能形成气候。这些打斗起来,人的身体和兵器都软绵绵的动画,确实符合小孩子童真的天性,反过来刚好验证了国内动漫界的看法,即“动漫是小孩子的专利”。
这种思想还是占主流,现在上中学的孩子,如果看动画,都会被妈妈批评太幼稚。喜欢动漫的成年人,自然不好意思公开谈论,只好私下里交流出了什么新片子。高级一点儿的,玩COSPLAY,甚至拍特技视频。
既然喜爱日本动漫不受主流意识欣赏,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呢?笔者总结原因有五:一是喜欢日本动漫的人物形象,例如《fate zero》中的爱丽斯菲尔,但看造型就很令人迷恋;二是喜欢日本动漫的故事情节,例如《哈尔的移动城堡》,简直和童话一样美丽;三是喜欢故事中的人物塑造,邪恶也好,善良也好,都有自己的个性,真实,偶尔也有点变态,例如《火影忍者》;四是钦佩漫画家渊博的知识,不管是《圣斗士星矢》,还是《名侦探柯南》,背景的设定,人物技能的安排,都能从史实中找到原型,或现实世界里的知识;五是动漫家通过动漫传达的精神和主旨思想,因而动漫被分为治愈系和格斗系,前者温馨教人享受生活,后者热血教人奋斗搏击。例如《龙猫》,胖乎乎的龙猫,用叶子搭着脑袋遮雨,特别有爱,唤醒观众沉睡的童心;而《火影》中,围绕着忍者村和晓组织的战斗,成长与牺牲,刻画的是一次次殊死较量下,主人公能力的增长和同伴的相互信赖。
说到这儿,看官已经发现了。动漫在日本作家手里,已经成为表达的一种形式,而不拘泥于受众的心理。真人电影里,不能呈现的,动漫可以轻松实现。插上想象的翅膀,动漫几乎能够生动传神的刻画一切题材。发展到这一步,画技已经滑落到次要的地位,像柯南、海贼里面的人其实长得都不好看,故事性、文学性、感染力成为动漫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这种转变,是以阿童木的创作者手冢治虫为代表的,他首次将电影的复杂故事、角度变化、动态追踪等手法引入漫画,开创了文学、电影和漫画融合的风格,使许多年轻的日本漫画人成长起来,因而被尊为“日本动漫之父”。手冢作品所代表的“科学、冒险、侦探漫画”,构成了战后早期漫画发展的一大主流,他用鲜活流动的画面讲述冒险故事,并融入大量科学知识,征服了上百万读者,他的科幻三部曲《失去的世界》《大都会》《未来世界》均大获成功。
二 动漫是日本文化吗?
这得从动漫的历史说起。漫画是富于情趣的一种绘画,它适于表现幽默和讽刺性的内容。漫画分为两三幅情节短的幽默画,也有故事性的连环画,最初连载在报刊上,作为吸引读者的手段。
环漫画闻名最早的是德国的威魔・布什(1832一1908),画的儿童连环故事画《马克斯和莫里茨》,在杂志连续发表以后,风行全国,并流行于国外。受它影响的是美国咨道夫‘德克斯(1877一1968)所作的连环漫画《闹事孩子》,主角也是马克斯、莫里茨那样的两个顽童。这是美国最早负盛名的作品。这部连环漫画从1897年在赫斯特(报业巨头)的《纽约报》初次问世以来,至今仍在发表。我国解放前最著名的连环漫画是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
日本漫画的渊源,有人将之追溯至平安时代的“鸟羽绘”(由天台僧鸟羽僧正创始的一种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夸张风俗画,经由之后画师们的发展,成功塑造出特有的绘画风格)。19世纪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出版,“漫画”一词才首次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二战后漫画创作中作家的加入不仅使故事性有了很大提升,也使得漫画家能够集中精力提高绘画技术,描绘人物感觉和内心活动绘画手法的出现使漫画的表现力大大增加,漫画作品得以更加充分地展现人的感情、心理状况以及各种想象空间,日本漫画的本土风格开始凸显。
有人说,日本动漫代表了日本文化,其实不然。漫画只是日本文化“殖民性”的体现,是借着西方认可来评定的。日本出版界处心积虑要把漫画读者由低层次引入高层次,变成文字读者。日本有个说法:二战后日本的大人们从小孩子手里抢来了两样东西,一是漫画,二是电子游戏。此外,日本的书店里充满了漫画书,本质是消费型的,像卡拉OK。
所以把日本动漫拔高到文化层次,是不可取的。依笔者看,日本动漫里的人物十个有五个是变态,三个是偏执狂,两个才是正常人,总体对孩子的教化没多少好处。但是比起什么世界百年经典著作,它们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
11情报 余厚强 供稿 赵月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