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你在哪里看的世界杯?你的身边都有谁?用什么设备看世界杯?你,还记得 4 年前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么?
是在学校礼堂里,和几百号人一起为西班牙加油?还是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到酒吧里开上几瓶啤酒,等着“开波”?还是因为加班等琐碎俗事,只好在办公室,吃着薯片,喝着咖啡,盯着电脑屏幕?
2010 年的“ifanRank”,我们评选的最佳智能手机是iPhone 4。它是当时“处理器最快的手机”,是“屏幕最大的手机”,还是 “最过目不忘的艺术品”,更有让人惊喜的 Facetime 的视频通话功能。
但刚刚登陆中国的 iPhone 4,甚至还没解决 App Store 付费的问题;三星刚刚推出 Galaxy S,成为那一年商业表现最为成功的 Android 手机;iPad 刚刚诞生,还被不少人讥讽为大号的 iPhone。开发者对移动互联网的前景摇摆不定,甚至还在讨论着 App 重要,还是 Web 重要。地铁里,道路上,身边的朋友们依然还有很多是诺基亚的铁杆粉丝,他们的看球方式――打开 Wap 新闻网站,看一两则相关新闻,然后在路边买好小吃,回家等待电视直播。
2014 年,我们的手机已经换成 iPhone 5s, 以及一众以 Galaxy Note 为祖师爷的大屏手机。曾经“平板手机”是个话题,最终变成了常态,不管网络上有多少人讽刺“显得脸小”。而随着时间还发生的变化是,开发者、投资者、大公司为了得到那张“移动的船票”,坚定不移地投入巨大的金钱、精力。以手机为媒介的互联网,更加深入我们的生活,以信息的速度为我们提供服务。
我们更加方便地在移动网上观看足球比赛和相关资讯。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视频、PPS、PPTV 都推出了 App,让我们在地铁里、公交里观影打发时间。我们现在约人看球,直接微信群里吼一句,出门前打开嘀嘀打车,和司机约好上车地点合目的地,在大众点评里找到合适的看球酒馆,紧接着就和好友们一起看球。
2010 年的“ifanRank”,我们评选新浪微博为年度最佳运营团队,其用户数量刚刚过亿,还处于早期迅速扩张的阶段,大伙儿开始懂得在上面“人肉搜索”某些人,也有人会在上面吐槽某些足球明星,回忆再上一届世界杯时黄健翔的疯狂解说,以及齐达内的背影。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在上面“关注”自己的亲友,在上面发表个人的状态。
2014 年,我们已经习惯在微博上围观、吐槽各种各样的赛事、大会和春晚。微博 ID 已经是我们会印在名片上的信息之一,段子手以及主页君成了大家无聊时调戏的对象。当然,我们也渐渐地更愿意将私密的动态放到微信的朋友圈:今晚熬夜看球吃什么、支持哪一方,还要附上自拍照。
正因为公众话题需要公众的讨论空间,Twitter 和微博,一边被人质疑也一边拓展着与电视的关系。2013 年,调查公司尼尔森(Nielsen)第一次上线推特收视指数(Twitter TV Rating),通过衡量社交网络的活跃度来为电视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到三个月,新浪微博和中国大陆地区的收视率研究机构央视索福瑞合作,推出“微博收视指数”。一边看电视,一边刷微博,已经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者的常态。
从 2010 年到 2014 年,我们对智能硬件的讨论不再单一,智能手机依然是重中之重,但无数人开始讨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所带来的新生活方式。2012 年,Google Glass、FitBit、Jawbone、Nike FuelBand 等设备,彻底引爆可穿戴设备概念,许多人第一次或者再一次认识“量化自我”这种生活方式。Nest 被 Google 收购,也让人展望未来智能家居的前景,无数创业者投入到硬件创业大潮中,无畏无惧。
2014 年,运动员们都在量化自我,“大数据”变成了运动场上的关键词之一,可穿戴设备正慢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2012 年开始就成为新闻主角的 Google Glass,在不断尝试走进主流消费者的同时,受到医疗、体育领域的环境。为了这场世界杯,它升级了软件,让人随时查看世界杯的比分。而从来都依赖事件营销的 Twitter,更是开始大张旗鼓的宣传,试图让每个人在看世界杯的同时,在社交网络上留下只言片语。
2014年,阿迪达斯推出了内置传感器的智能足球 miCoach,利用传感器来检测运动员的状态,能推导出的运动数据十分丰富。取名 Brazucam 的足球里更是安装了六个 GoPro HD 摄像头,观众从此可以“变身”为赛场上的足球,和梅西、C罗同场竞技。足球原本是一项讲究熟能生巧、力量与速度对抗的运动,但在先锋科技的面前,也许将出现改变的苗头。
2014 年,全球移动连网的设备数将达到 68 亿台,全球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了 27 亿人。我们开始玩 4G――不就是用手机看个球么!我们打开手机就能看视频直播、看社交网络吐槽,更有各种 App 及时提醒你今天的赛程、赛果。国际足联(FIFA)也在不久前放出了自己的官方客户端,进军智能手机的屏幕。
世界杯的历史伴随的周期,恰好是现代历史日新月异的近一个世纪。人们在科技的进步中不断刷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相较于另一世界级的体育盛事――奥运会,世界杯赛事以更加直观、更加超越竞技层面的方式展现了人类社会每个时代对于自我和社会的认知。
世界杯赛事,也见证着科技不断刷新,不断成熟的过程。
不管再多个四年,不管生活如何变化,科技如何进步,相信我们依旧有一群好友,在一起看球、聊球,聊球星,一起吃粽子,一起期待这一届世界杯诞生各种经典。内容依旧,工具日新。
2013级博士班 马力 转载自http://www.ifanr.com/425591 原作者 陈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