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三)
时间:2008-07-02 08:49:38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相结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呢?根据国家教育部意见,针对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构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咨询、方法、管理、队伍方面的具体的可操作性模式。
1、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总体构想
    教育模式――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普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应通过国家向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动力,并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才教育的同时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同时采取开设必修课、选修课与讲座报告等向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建立研究生心理基地、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充分发掘和发挥研究生主体作用,进行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和心理自助与互助。并将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通过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修养身心、陶冶情操。
    咨询模式――坚持心理普查与心理访谈结合,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和网络咨询结合。研究生新生进校后进行心理普查,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对心理普查中筛查出的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访谈,并建立随访联系。定期对中、高年级同学进行普查,及时发现问题,开展研究生心理咨询,并将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和网络咨询结合,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
    理论方法模式――坚持西方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中国传统理论与方法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将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与中国传统的理论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至少应包括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与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方法的结合以及与中国研究生学习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而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许多是因实际问题引起,如经济困难、学习紧张、就业压力引起,需要我们考虑社会因素,将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管理模式――坚持心理健康教学、科研管理与学生管理结合,学生日常管理与预警系统建设结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结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学、科研管理与学生管理可以根据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由校内不同的职能部门承担,但应有专门部门或主管校领导分管,形成心理健康教学、科研管理与学生管理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应将学生日常管理与研究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懂得建设结合起来。学校各院系或各年级设专人负责心理工作,建立院系年级、班、寝室的联系学生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与医疗机构建立心理治疗绿色通道,指导学生去心理咨询或去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队伍模式――坚持心理学专家、德育工作者、医生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心理工作与全员育人结合。心理学专家、德育工作者、医生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力量,特别应注意发挥德育工作者,包括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院系学生工作干部的作用,因为他们离学生最近,最了解学生,也最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大量存在的一般心理适应问题能够进行必要的辅导。应实行专职与兼职结合,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同时要使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都来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将心理工作与全员育人结合起来。

2、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研究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研究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研究生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研究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根据国家教育部意见,除了应向研究生普及心理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应针对当代研究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困惑和问题,在全体研究生中开展以下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通过对学生进行由兴趣、动机、需要、情操、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构成的动力心理知识和调节技能的学习和指导,使学生了解需要、动机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明确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是心理发展的起点,合理调节需要,激励健康动机是心理发展的动因,而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则是心理发展的根本。
    第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通过对自我意识与自信心的心理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学习和指导,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了解自己,并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
    第三,人格与心理健康。通过对气质、性格与人格的心理知识和塑造技能的学习和指导,使学生学会自觉地矫正不良个性,培养健康的人格。
    第四,学习与心理健康。通过对学生进行由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构成的智力心理知识和由兴趣、动机、意志构成的非智力心理知识的学习,并进行学习心理调节技能的指导,使他们迅速适应研究生学习生活,并掌握学习的技能。
    第五,创造与心理健康。通过创造心理的学习与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并训练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学会求知创造,并不断提高其创造力。
    第六,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通过进行有关待人接物、交往交友的人际关系心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指导,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养成乐群、合群、益群、友群等心理品质,提高交往能力,通过优化人际关系以提高生命质量。
    第七,恋爱及性心理与心理健康。通过进行有关青春晚期成年早期身心变化规律及性心理、恋爱心理知识和应付技能的学习和指导,使之适应身心发展规律,学会自立、自理、自护、自爱、自强、自尊。
    第八,情绪与心理健康。通过进行情绪、情感、意志等控制心理知识和调控技能的学习和指导,使学生养成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心理品质,增强学生对自我的控制调节和约束能力。
    第九,挫折与心理健康。通过学习挫折心理,了解挫折及其情绪反应,锤炼优良的意志品质 ,培养挫折承受力,并预防研究生自杀。
    第十,择业求职与心理健康。通过进行竞争环境中的择业意识、择业技能和择业心理调适知识的学习和指导,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健康的择业心态,以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未来的自我发展。
    第十一,心理测验与评估。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测验知识,使学生能凭借心理测试工具,对照心理健康标准了解自己,提高他们的心理防卫能力,预防心理疾病,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和保健。
    第十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通过学习初浅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知识,使学生掌握心理求助方式,并能初步地了解这些知识帮助自己的同龄人。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