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很有学问。最近读到他的一篇文章《读书与书籍》,颇有见地,尽管他所讲的读书指的是读文史哲一类的书,但对理工科学人也很有参考价值。经过整理、消化,我认为叔本华实际上提出了“读书四原则”:少读多思,绝不滥读,熟读经典,反复诵读,这里作概要的说明。
• 少读多思。叔本华特别反对整天沉浸于读书而不做深层次思考。他说:“我们读书时,是别人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用笔按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于读书的人,虽然可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犹如经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所以,他强调,书要读,但不能读得太多,要在读书时多多思考,探寻别人所走过的路径,特别要进行属于自己的创造。我们自己的经历也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君不见,在大学里读书好、门门得高分者,有不少后来在学术上业绩平平。在高校里,经常发现整天啃书而写不出论文的人。究其原因,有不少人违背了这一读书原则。
•绝不滥读。叔本华认为,书籍市场鱼龙混杂,多数书籍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下等品,“为赚取稿费的作品无时无地不在,并且数量很多。……因此,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绝不滥读'的原则。”叔本华接着告诉大家一个窍门:别去买那些名噪一时的畅销书。与其在阅读上从众,“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大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对于理工科学人来说,选择名著来读,也是重要的。昨天,与同龄的老朋友交谈,觉得现在为学生指定的教科书、参考书偏浅,大多数并非经典,我们对此很担忧。
• 熟读经典。叔本华引用德国作家施勒格尔(1767-1845)的话:“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今人论述他们的话,没有多大意义。”叔本华庆幸自己幼时就读到这一警句,在读书时少走了弯路。他深有体会地说:“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熟读经典对文科学人很重要,对理工科学人亦复如此。例如,如果问问40岁以上的理工科教师:浏览过牛顿的经典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吗?给出“yes”答案者恐怕为数不多。我校已故的蔡树棠教授就要求他的学生读这本名著,还要求做湍流研究的研读雷诺1883年的经典名篇。我学他的样,在指导本科生写关于交通流的毕业论文时要求学生读一读Lighthill和Whitham1955年的开山之作。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学科和研究方向有很好的初步了解。
•反复诵读。叔本华说:“Repetitio est Mater Studioum(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一则因再读时更能了解其所述各种事情之间的联系,知道其末尾,才能彻底理解其开端;再则因为读第二次时,在各处都会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好心境,因此,所得印象也就不同。此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般。”这里说的是读文史哲的好书,对理工科书籍更应如此,因为所涉及的深奥原理,只有经过反复诵读,才能真正掌握。
以上的“读书四原则”我在以前的博文里多有谈及。但这次读叔本华的文章,才知道这位大哲学家在二百年前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总结,所以在这里予以郑重推介。
最近,常与年轻朋友探讨做学问、读书之事,不少朋友已经知道自己学识基础不足,很想补习上去,心里有点着急。我想,听听叔本华这位古人的训诫,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读书实践,实在很有必要。
10情报 胡月红 转载自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443206&from=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