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作用
经验说:用语言记录生活
实验说:语言记录信息的同时也扭曲了信息,篡改了我们的记忆
事情太复杂,好在有语言帮我们提炼。由于说不同语言的人采用不同的方式描述事件,因此人们对事件的记忆也有所不同。所有事件,即使是瞬间发生的事故,事实上都是很复杂的,要描述它们,我们就要对发生了什么进行分析和解释。
政客最擅长玩文字游戏。我们以美国前副总统切尼的“鸟枪伤人”事故为例,在那次事故中,切尼意外射击了同伴亨廷顿。我们可以说 “切尼击中了亨廷顿”(切尼是直接原因),也可以说“亨廷顿被切尼击中了”(这使得切尼和所造成的结果保持距离),或者说“亨廷顿被打得不轻”(切尼此时则完全被略去了)。
切尼自己则说:“最终我是那个扣动扳机向周围开火并且(无意中)击中了亨廷顿的家伙。”他很狡猾地在自己和结果中间插入了一长串事件,试图让结果看上去不是自己造成的。
小布什总统更老练:“切尼听到鸟的惊叫,他转过身扣动了扳机,然后看到他的朋友受伤了。”这种说法在不到一句话里就将切尼的身份由行动者变换成了围观群众。
美国民众很少意识到这种语言上的回旋把戏,因为在英语中非施动性语言听起来是含糊其词的,这种表达方式只有逃避内疚的儿童和政客们才好意思用。英语使用者倾向于根据人们的行为来描述这件事,更喜欢说“约翰打烂了花瓶”这样的主谓宾结构,甚至在描述意外事件时也是一样。相反,日语和西班牙语的使用者在描述一个意外事件时则不太可能提及施动者。在西班牙语中,人们可能说“花瓶碎了”或者“花瓶自己碎了”。
这种语言上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如何解释已经发生的事件,并且对目击者的记忆也会造成影响。发表于2010年的研究中,英语、西班牙语和日语的使用者观看了两个人故意或者意外地戳破气球、打烂鸡蛋和打泼饮料的视频。之后对他们进行惊奇记忆测试(a surprise memory test)。对于每个曾经目睹的事件,他们必须说出谁做了这件事,就像警察辨认一排嫌疑人那样。
结果证实了科学家的预期:不同的语言导致目击者记忆出现差异。在描述有意为之的事件时,三种语言的使用者都要使用施动者,例如都会说“他戳破了气球”,并且三组人都很好地记住了谁故意做了这些事。但是,到了意外事件上,有趣的差异出现了。在意外事件中,和英语使用者相比,西班牙语和日语使用者在描述事件时更少提及施动者,相应地他们也不如英语使用者那样好地记住事件的施动者。他们只会记得气球破了,但是不记得是谁把气球弄破的了。这当然不是由于西班牙语和日语使用者的记性不好。
语言不仅影响我们记住什么,语言的结构还会影响我们学习新东西的难易度。和其他许多国家的孩子相比,各位果壳网读者从小就有算数优势,因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一些语言中,数词更直接地表达了潜在的十进制(没有像英语中11和13这样不规则的10以后数词),说这些语言的儿童因此能够更快地学会十进制。另外,数词音节的多少也直接影响了我们记忆电话号码的快慢,做心算的难易也因此而不同。真不知道美国小朋友用的是一套怎样的“乘法口诀”。
语言甚至还能影响儿童了解他们自身性别的快慢。在1983年,安娜堡密歇根大学的 Alexander Guiora 比较了分别以希伯来语、英语和芬兰语为母语的三组儿童。其中,希伯来语有很丰富的语法性标记(甚至第二人称代词“你”都因为指代者性别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芬兰语没有语法性的标记,英语则处于两者中间(第三人称代词因为指代者性别有 He 和 She 分别,但是第二人称代词没有)。相应地,在希伯来语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比在芬兰语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早大约一年弄清自己的性别;说英语的儿童则处于二者中间。
转自:http://mooc.guokr.com/opinion/6173/
13 情报学 刘兴帮转载;黄维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