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研究生风采 | 石静:一个“非典型性”研究僧的话
时间:2020-03-14 21:23:33  来源:  作者:  点击量:

  简介:石静,2017级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为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曾获武汉大学国家奖学金、校优秀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曾于美团点评做商业分析实习生、产品运营实习生,获美团点评2020年校招offer。

图片 1.png

  学院同学联系我写这篇分享的时候,我刚刚给家里消毒完,帮妹妹打开学校的网课视频;虽然早已过了隔离期,自己和家人也都平安无事,但也还是尽量不出门,相信这也是很多从武汉返乡的你们的日常。临近毕业,总算交上了一份尚可的答卷,当然,过程艰辛且愉悦。写下这些东西,可能算不上是经验分享,只是我的一些经历和看法。

  科研?只做自己的120%

  我是十分信奉“实践出真知”的,所以除了多方征集别人的意见,亲身体验是我做决定的重要方式。本科时,我因为不确定是否适合读研,大二便联系了一位教授开始“科研初体验”,一年之后,性格外向好动的我没有感受到别人口中写论文的“枯燥无聊”,反倒觉得还挺有成就感。因此,我对于做研究是感兴趣的并且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这是关键的起点。之后,就是每次做到自己的120%。

  这里所说的120%对不同人而言是不同的,无论基础如何,请明确自己的100%在哪里,然后这一次就做它的120%,从质量、数量、效率等方面都是如此。就我而言,自己本科算是有研究基础的,那么100%是独立写出成形文章,120%就是写出能发出来的文章吧;若自己的100%是发表一篇资格论文,那么120%至少也要发两篇吧。可能过程会比较慢,但好消息是你的100%是在不断提升的。

  关于写论文,我想说三点。

  第一是idea,也就是研究问题,这个最重要但也最困难,需要对某个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脉络有深入的积累,并且形成个人思考后的认识和看法。这对于“新手”来说真的很困难,因此在并未达到这个“段位”之前,从师兄师姐、导师大牛处获得这些是稳妥快捷的方法。

  第二是研究方案,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是数据、实验等探究研究问题的途径。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先从模仿开始”——找几篇研究方案很规范又比较好上手的文章作为“范本”,灵活运用在自己的研究问题上。优秀的论文有很多,靠谱的研究设计也不少,相信我们能想到的99%的问题都有相关的研究,好好去找,总有合适的。

  第三是行文,这个可能较少被提及,但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我们身边不乏很有想法、技术能力很强但却写不出论文的同学。仔细去看,你会发现:同样一个意思,不同人写出来的句子是不一样的;那么同一个研究问题、同一个实验,有人写出来能发表到top期刊,有人写出来却被退稿。这和平时积累、文字功底、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是个漫长且很虚的东西。如果真要提方法的话,可能就还是“模仿”和修改:模仿相似文章的文字表述方式;先写出或许不太好的初稿,结合别人的意见反复修改。千万不要因为担心自己写得差就不去写,好文章是可以改出来的

  实习?观众眼中的哈姆雷特

  在面临是否“硕博连读”的选择时,再次本着“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我在完成研究生课程和资格论文后便找了公司实习。说它是“观众眼中的哈姆雷特”,是因为不同人去实习的目的是不同的,那么对实习期间所识所遇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于我而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测试”自己是否喜欢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因此,不同于其他人多换公司攒阅历,我选择在同一家公司待很久,以最大程度地获取真实的工作体验。事实证明,对我来说这是正确的:在实习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时,我的心态都有很大的波动。体验之后也意外地发现,原本大家眼中“特适合工作”的我,其实会对据理力争的讨论、总在开会的忙碌产生反感。所以,我的想法是:实习之前,尽可能明确自己的初心,据此做之后的选择

  导师之前跟我们说过,无论是出去工作还是在校做科研,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都需要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对此,我深以为然。对于初入职场的我们来说,在一个个任务中,多观察、多尝试、多总结是最重要的事。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可能是既然去了“社会”这所最好的“学校”,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就尽可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无论是哈佛毕业、双商超群的高管,还是隔壁工位平平无奇却总让人如沐春风的姐姐,多和他们交流,总会有意外之喜的。

  探索?生活不止眼前一面

  前面所说的科研和实习,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是最为显眼的两面。但我想说的是,无论什么人处于哪个阶段,他的生活都不会、也不应该只有这么一两面。世界上有意思的事情可太多了,你要相信能吸引你的东西远远多于眼前的一切。或许,这才是我真正想说的。

  在上文所有分享中,我都没有提及“毅力”、“吃苦”之类的字眼,它们并非不重要,反而很重要,而且贯穿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想笼统地把这些称作——“探索的能力”,包括探索的欲望、探索的兴趣、探索的坚持、探索的体验等等。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连续坐在电脑面前十几个小时是探索的能力;为了满足一个需求,在早高峰的地铁上查资料是探索的能力;热爱健身,把看综艺的时间拿来雕刻自己的身体是探索的能力;喜欢插花,把每周末的吃吃喝喝换成花艺课是探索的能力;绘画、攀岩、跳舞、视频制作……这些都是。没有人规定研究生的生活应该什么样,也没人说高校教授不能玩摇滚。找到更多大大小小的零件,才能让生活的齿轮转动地更为高效和顺畅,哪怕它们有的很大,给予你社会价值和经济利益,有的很小,只是给你火热焦灼的情绪一片冰凉。生活这盒巧克力的味道的确很多,但如果不想每次都吃到草莓味的,我们总要有欲望找到并有能力拿到抹茶的。

  如果说非要给一个建议的话,我的回答仍旧是——JUST DO IT。身边大部分人都一样,当从十六年重合度极高的道路上走出来的时候,最怕听到别人问“你到底喜欢什么?”因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喜欢的,也没有什么讨厌的。但当真正深入尝试了,你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很可能差异很大。当然,若有幸找到你热爱的,能否拿出全部热情和精力去做120%,就不是别人的建议所能解决的事了。毕竟,努力扩大自己的“内存”才能装进更高质量的东西。最后,祝福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拿到一颗不同口味的巧克力。

  内容:石静

  排版:邓静仪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