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士论坛系列(二)――博士谈“博”
时间:2008-07-02 18:22:11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自从第一期博士论坛举办以来,已经有数位博士精英给我们奉献了多场学术盛宴。博士们是怎样谈“博”的呢?让我们走近张会平师兄和刘锦宏师兄。


    记:您好,很高兴能够采访您,感谢您参加博士论坛,为我们研究生们带来了一场思想上的盛宴。能不能先介绍一下您自己?
    张:谢谢。我的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师从周宁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信息可视化和知识管理。


    记:从您自身的理解,我们学院举办博士论坛的意义何在?是否对参加博士论坛的博士们也有好处呢?如果有,您觉得有哪些?
    张:学院举办博士论坛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我们都知道,做学问,沟通交流是必需的。“石本无火,相碰方生灵光;水尚无华,相荡方现涟漪”,思想经过碰撞更容易产生新的火花,通过沟通,我们更能找出新的思路;另外,我们也知道,两人交换一个思想各得两个思想,通过交流也丰富了我们各自的思想。其次,这种沟通平台打破了“以同师门为主要交流对象”的局面。目前,研究生学习,特别是博士阶段,更以师门为科研活动的单位,师门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而博士论坛将不同师门、不同专业的同学聚在一起,有助于针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更大范围的切磋。最后,博士论坛也为低年级同学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术前沿的窗口。我们所选的题目都是学科的最新课题,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当然,对于参加的博士生而言,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一方面,同学的提问和交流其实很多都是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使我们加深对某个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博士论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让大家了解,得到共识。


    记: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现在的博士生活状态?您认为博士教育和硕士教育的区别在哪里?现在的博士生活跟您想象中是否有区别呢?
    张:博士生活主要是围绕着科研来展开的,科研内容主要来自导师的在研项目以及自己的研究兴趣。譬如,我参与了周宁教授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贵州移动项目等,这些项目经验对我而言,是终身受益的。它们不但拓展了我的研究思路、丰富了我的学科知识,而且还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结合这些项目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兴趣,我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发表不仅满足了毕业的要求,也锻炼了我进行科研的能力。因此,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我的导师周宁教授,是他让我具备了从事科研的能力。
    关于博士教育与硕士教育的区别,我认为还是很大的。硕士阶段可能对学科领域的把握还是初步的,主要是从整体上了解和梳理;而博士阶段则更为深入,主要是针对更为具体的领域做深入学习和研究。所以,在有些国家,硕士被认为是进入博士学习的中间过渡阶段。博士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枯燥无味,真正进入状态了,还是比较兴奋的。

 

    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能不能结合博士学习谈谈您对博士创新是怎么认识的?
    张:一般而言,学术创新包括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创新、运用资料创新以及理论创新。研究领域的创新是发现未知的研究领域或在已知的研究领域发现尚未研究或虽被研究但不够深入、全面的问题;方法创新是指创立一项新的研究方法或首次运用某一学科或研究对象;新的证明或论证材料的发现与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术创新形式,一种新知识的形成,正是有需要的证伪材料或充分的反复的证实材料的发现或证明,才使某种假设或判断成为人们共识的知识;学术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形成新的理论,所谓理论是指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它是科学思维的结果。相比较来说,理论创新的难度要高一些。个人认为,对博士而言,至少应该能够进行前三种类型的创新,尽量能够提供理论创新。

 

    记:能不能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我们现在在读的硕士研究生提出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建议?
    张:好的。从我个人而言,对于硕士同学来讲,首先是要解决定位问题,然后是早做准备,这样来讲,可能会更主动,也能得到更大的收获。例如,需要考虑硕士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出去工作。如果准备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那么可能需要在学科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全面了解学科内容和前沿;而如果准备就业,那么就需要针对自己渴望的行业和职位,做好充足的准备,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另外,不管是怎么定位和选择,尽量多跟导师、师兄、师姐交流、沟通,了解各种选择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情况。

 

 (张会平,2005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记:很高兴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感谢您对我们博士论坛的支持,能不能先介绍一下您自己?
    刘:好的。我是05年开始读的出版专业罗紫初老师的博士,今年就要毕业了。我的研究方向是数字出版,还希望能和我研究同一个方向的师弟师妹们多多交流一下。


    记:参加了博士论坛之后,您觉得我们院举办博士论坛对我们研究生的学习有多大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刘:意义还是很大的。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讲,首先,我觉得在校园里,大家整天都在埋头各忙各的,缺少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而学院举办博士论坛,正是在博士和硕士、博士和博士之间架起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有利于我们之间进行各种信息交流,比如包括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思想上等等。其次,我觉得坚持参加博士论坛对学弟学妹们以后选择研究方向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说今年有博士选了这个方向,下年大家就可以绕开这个方向。此外,我们在论坛上所讲的都是我们经过3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研究得出来的东西,师弟师妹们如果能对我们所讲的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对今后的研究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再次,对博士来讲,大家每个人的研究方法都不同,能够在这个论坛上讲出来,好的东西,大家可以相互借鉴;问题,大家也可以相互指出来,引以为戒。最后,对参加博士论坛的博士来讲,你知道,对于研究者来说,写和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你能写的好并不代表你能讲的好,能够将自己研究的东西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好地呈现给大家,我觉得这也是对我们博士的一种很好的锻炼。


    记:恩,刘师兄谈了这么多意义,能不能给我们的博士论坛提一点建议?我们好做好今后的工作。
    刘:恩,让我想一想。我觉得,如果能够在每次召开博士论坛时邀请一两位老师参加就更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如果只是博士和硕士参加博士论坛,对大多数硕士来说,只是一次被动的吸收知识的过程。对博士来说,如果研究的东西有问题,也没有人能够给我们指出来,因为毕竟老师不论在知识结构方面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要比我们更胜一筹,他们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对我们的研究提出建议。


    记:在我们硕士研究生眼中,博士生活都带有一种神秘感,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您的博士生活?
    刘:好的。我觉得我的整个三年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我的研究方向。从一进校开始,我就确定了我的研究方向,因为跟硕士研究相比,我们博士写毕业论文,一两年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像在快要开题才开始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这种做法,我觉得不太好。尽可能地多读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尽可能多地在导师的指导下做一些相关的课题研究,对博士论文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


    记:经历了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您觉得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硕士阶段的学习有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有,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刘:区别?我想最大的区别还是在科研压力方面。为什么这样说呢?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当你认识到你是一个博士的时候,你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和科研上。这不是说有谁在逼迫你这样做,而是你自己或者是做为一个博士的身份在要求你这样做。毕竟大家对博士这个群体还是怀着更大的期望值的,如果一个博士经过三年的学习毕业之后什么都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博士这个群体?


    记:三年的博士生活过后,我想您肯定有很多可以对我们研究生谈的经验,您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
    刘:如果说有什么经验的话,还是我在前面所提到的,不管你处在硕士还是博士阶段的学习,你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因为你知道,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没有目标,学习和生活就会没有动力。对于研究生来说,在你成为一名研究生后,你就要知道通过两年时间的学习,你想要得到什么。在这两年中,你所做的事情都要尽可能地围绕着这个目标。生活上也是这样,毕竟未来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两年的研究生时间,也是你为更好地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的阶段。


    记:据我了解,师兄您在读博士之前已经自主创业,关于研究生的就业,您肯定有很多认识吧?
    刘:这个也不太好说,不过我想我可以给大家两点建议,第一个是研究生一定要打好基础,我所说的基础除了知识结构外,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说待人接物能力、应变能力、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能力等等。第二个是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值不要太高,前段时间我看新闻说现在研究生的工资水平正在逐年降低,我想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扩大,这也是一个趋势。所以说对于研究生来说,薪金水平不应该是你就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因为,只要你有能力,能够抓住机会,暂时的一切困难都不是你获得成功的障碍。我本科时的很多同学都是从底层一步步做起,现在年薪几十万的也不少。


    记:您的硕士研究生生活肯定很精彩吧,能不能回忆一下您那时的生活,有什么最让您难忘的记忆吗?
    刘:我是于2000年读的研究生,当时读的是在职。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才上课。我们经常是上午上课,中午大家一块和老师吃饭,喝点酒,然后下午继续上课。挺怀念那时候的时光的。呵呵,没有记忆最深的事情,因为每天的记忆都是让我们难忘的。

(刘锦宏,2005级出版学专业博士)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