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念引领发展
时间:2014-06-26 22:35:42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学术思想与技术方法、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野,从一定程度上讲,学术思想和理论决定着技术方法和实践的发展路向,而价值观又是学术思想和理论的灵魂,基本价值观的迷失会导致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的错乱。因此,如何处理学术思想与技术方法、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为此,e线图情采访了中山大学程焕文教授。
    一、关于学术与技术
    刘锦山:程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众所周知,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是我国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十多年,而理论与实践是评判一项事业发展阶段与发展程度的两个维度。您曾经指出,20世纪以来的中国图书馆事业犹如一列大抵上沿着图书馆学术思想和图书馆技术方法两条平行“钢轨”铺就的轨道行进的火车。您的这个论断用来说明我国图书馆事业最近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非常贴切的,因为,技术方法不过是相当典型的实践形式之一。而我们都知道,您一方面十分重视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实践。请您首先向读者朋友谈谈您对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二者之间关系的思考。
    程焕文:我觉得这还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我说的两条平行的“钢轨”一个是通往学术思想,一个是通往技术方法,其实学术思想也有实践的内容,技术方法也有理论的内容,技术方法不是单一的。我之所以说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是两条平行的“钢轨”,两个东西同时在走,原因很特别,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开始有了新图书馆以后,一百多年来其实在最前面的是学术思想或者说是理念。一百多年来,中国图书馆从二十世纪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图书馆的最基本理念没有改变。二十世纪初期大家感觉到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很先进,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大家感觉到还是很先进的。其实,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理念和二十世纪初期的理念几乎没什么不同,基本理念就是一样的。只是因为二十世纪中间的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我们在图书馆理念方面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又走回来了,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来了,发展的路线非常特别。
    二十世纪初期之所以有新式图书馆产生,有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当时主张公共、公开、共享,这其中蕴含了平等观念。因为先有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然后才有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那时候在建设新型图书馆,开始把图书馆基本理念与中国图书馆的实践结合起来,可是抗战爆发了,它还没伸展开。实际上,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一个建馆的高潮。我们知道,二十世纪初开始设立图书馆,但那时图书馆的数量很少,二十世纪中期的时候开始大量建设图书馆,可是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还没有伸展开的时候抗战爆发了,抗战结束之后又是国内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后,因有不断的政治运动,图书馆并没有太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建国三十周年这段时间,由于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在抗美援朝这样的背景下,反亲美、反恐美、反从美成为当时大陆的主流思想,由此,大陆图书馆的路线、理念一下子发生了转变,转变成学苏联的图书馆学,原先的整个图书馆理念,如果不是很确切的说,可以说是全推翻掉了。实际上,苏联图书馆学是以列宁的图书馆思想作为指针的,而列宁的图书馆思想和西方的图书馆思想是一致的,可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把图书馆学思想政治化了,从而把图书馆由民众学习、终身学习教育的机构变成为一个阶级斗争的工具,这就偏离了图书馆的本质。文革结束后,提出了两个服务,其一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这和今天的为人民大众服务是不一样的,因为当时的人民有一个对立面的,它的对立面是阶级敌人,就是地富反,就是不为他们服务的,那时讲的大众不是全部的大众;其二是为科研服务的,五十年代突出为科研服务,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比较高端一点。这两个口号我们不能说它错在哪里,可是,它和图书馆最本质的东西、最基础的东西是有差距的。八十年代以后,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最主要的是市场经济下图书馆的发展,讲一些服务,讲生存发展,我们也不能说错到哪里了,但是这和图书馆的精神还是不一致的,图书馆的基本精神无论对公共图书馆也好还是对大学图书馆也好,它强调的是基本公共的服务,强调公益性,上面的提法都背离了这些东西。
    新世纪初,大家提的图书馆理念又回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强调其公益性、公共性,强调为大众服务,又回来了,绕了一圈后又回到这个方面,所以说这一条路线它在走。
    另外一条是技术的线路,很多时候,技术进步给图书馆带来的变化是最直接的、最显现的,从卡片目录到机器目录,从计算机应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到网络化服务,每次都能看到很大的变化。这些年来,图书馆这列“火车”沿着这样的一条铁轨在前进的,两条铁轨中的一条有一点弯曲时,火车就会有一点变向了。很多时候,技术这条钢轨可能很直,好像很有力量,如果理念这条钢轨有偏差,技术就会导致图书馆这列火车行运时变向,会领着我们走弯路的。在技术方面,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对世界潮流跟得很快。但是,我们要明白,虽然跟得很快,但鲜有创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在理念上没有创新,因为只有先进的理念才有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技术应用就会偏离方向。例如,图书馆里所有放置电脑的地方都有用空调,但有人的地方不一定有空调,电脑是宝贝,可是电脑用不了几年的,应该讲人是最重要的,有人的地方应该有空调;同样,有书的地方没有空调,实际上书比电脑还贵。这就说明理念很重要,所以说我常说价值观有时决定技术、方法、设备、甚至是建筑,我们可以搞非常豪华的建筑、非常先进的设备,书可能也是很好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很好的,可是因为理念不正确,导致条件相同的图书馆产生不同的服务效果。很好的馆舍建筑,如果没有基本开放的理念,而是设了重重障碍让读者极其不方便;反之,如果秉持开放理念,设备方面可能稍微差了一些,但用户和读者都非常欢迎,觉得它很亲近。
    理念和技术不是排斥的,但是如果一个好的技术方法,没有正确理念指导,是不可能发挥出很好的效能,而且可能会出现偏差。图书馆需要防盗,我们可以有很好的监控设备、防盗设备,可以做得很严,每个角落都监控得很好。可这是与人性化相背离的,基于人性化考量,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些设备怎样使用,如何让身处其中的人感觉到很人性化。我们过去常讲的一个例子,防盗监测设备中山大学图书馆也有,可是这么多年我们没抓过偷书的人,这说的就是理念的问题,因为无论读者有意还是无意带书出来,偷书还是不偷书,这就要看管理是否人性化了,我们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认定这不是偷书,这是无意带出来的,我们可以问他有没有办手续?没办手续请办手续,我们不会按照偷书处理的。这反映出一个理念的问题,我的管理理念是将所有人都定义是善的,这样,好的设备才能用到点子上。
    这么多年来我国图书馆的理念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进步,现在图书馆的价值观和二十世纪初期图书馆的价值观是一样的,或者说大致是一样的。为什么说大致一样呢?这两个阶段的基本价值观是符合世界图书馆的普遍价值观的,中间那一段不是建立在普遍价值观上的。如果不是建立普遍价值观基础之上,得一个什么奖,这个项目、那个项目的都没用,因为这种东西就是做完了也对实践没有什么指导作用。图书馆的理念、技术方法,应该建立在世界图书馆基本价值观上,只有如此,才能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大家感觉理论与实践有些脱离,因为理论界是玩理论的,我们写了多少种理论、多少种书,实践者并不理睬,不说欢不欢迎,首先是不理睬的,你做你的理论,我做我的实践。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实践很多时候跑到理论前面,这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图书馆界的实践活动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因为图书馆面对最基层的用户,不断地倾听基层的呼声,知道基层的需求是什么。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理念,但还没有进行好好总结,没有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
    价值观决定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向,决定图书馆这列“火车”要往哪里开,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虽然是两条平行的轨道,但火车要往东开还是往西开,是由价值观来确定的。长期以来我们对价值观不重视,今天仍然如此,大家都是东跑跑、西跑跑,不知往哪里跑。
    二、关于《图书馆学家文库》
    刘锦山:程老师,确实如您所言,价值观是学术思想的灵魂,图书馆基本价值观的迷失则会导致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的错乱。因此,这么多年来,您一直非常重视对图书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其中图书馆学术思想史是您多年来一直关注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例如,您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作为自己的学位论文选题。请您结合您的研究谈谈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对于图书馆学理论发展的意义。
    程焕文:在几千年的中国藏书思想与图书馆学术历史长河中,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的历史十分短暂,但它却是一段十分重要甚至特别精彩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古典藏书思想向近代图书馆学术思想转变的奠基,如果我们忽视了这段重要的历史,那么,所谓的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术史就会形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孕育于时代大变革之际,一直与当时社会的剧烈变革、新学与旧学激烈交锋、中学与西学相互激荡、古代藏书楼的衰落与近代图书馆的兴起等彼此交融、互为表里、相互影响,这可谓千载难逢的历史景观。尤其精彩的是,当时图书馆学术思想的主体并非纯粹的“图书馆学家”,而是各类人物应有尽有,从而使图书馆学术思想的传播受众更多、力度更强、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术思想史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不少人对图书馆学术思想史不重视,至今也没看见一本像样的图书馆学术史著作。不少人感觉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价值不是很大,可是一个学科的学术思想史是否完整、是否健全,实际上反映了这个学科的发展水平。我举个简单例子,中国语言文学系即中文系,讲得都是中国文学史,文学理论很少。哲学也是如此,哲学主要是学哲学史,比如中国哲学就是从先秦哲学开始学起。所以说一门学科真正的发展,它的所有理论,都是由学术思想史来构成的。不重视学科史,学科怎样能称为一个学科?学科必须有厚重的学科史作为支撑。只有不断对学术史进行探索研究,才能促进学术发展。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的完善和研究其实很重要,不少人一讲到历史好像就没什么兴趣,这种现象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刘锦山:程老师,2011年2月初,您和谭祥金、赵燕群、吴、刘洪辉、杜秦生等先生共同发起编辑出版《图书馆学家文库》丛书,并邀请周和平馆长担任丛书编辑委员会的顾问。2011年底,《李华伟文集》与《谭祥金赵燕群文集》的出版标志着《图书馆学家文库》丛书的出版正式启动。请您结合两部文集的出版情况具体谈谈发起出版《图书馆学家文库》丛书的具体思考及意义。
    程焕文:关于图书馆学家文库的问题,我们已经做了《李华伟文集》与《谭祥金赵燕群文集》,马上要出版的有《杜定友文集》,年底还要出版台湾学者的《胡述兆文集》、《李德竹文集》,还有可能出版的是《谢德华文集》。出版著名学者的文库,国内似乎没什么人会做这件事情,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力量问题,出版纯学术著作,每位学者的文集光印刷费就需要十几万块钱,谁会拿这钱去做这个事?愿意做的人少。二是这件事情是为人作嫁衣的,不是出自己的文集,出的都是学界有名的大学者的文集。
    我们第一期出的都是70岁以上的学者的文集,先出了前面四位学者的四大本,马上要出二十二本。之所以要做大开本,是因为过去其他领域的学术大家总是看不起图书馆学,我们有这么多的大家、名家,自己过去也不是太重视。但是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图书馆学家的学术水平完全可以和其他领域的学术大家相媲美,丛书之所以称为《图书馆学家文库》,以此肯定这些大家、学者的成就,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其他学科的人也能看到图书馆学科不是孬种,图书馆学家也是学富五车的。通过这件事情,树立图书馆学界大家、大师的学术形象,这很重要。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们现在来总结这些前辈的学术思想、学术著作,通过出版文库,来推动对这些名家、大家的研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出到50本时的情景,这么多的文集摆出来,封面用红色,很醒目……我相信没有多少学科能像我们这样来做这件事情,摆出来大家一看,就知道图书馆著述宏富。许多图书馆学家所涉及的领域,不仅仅是图书馆学,还有教育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不少大家古今中外都是通的。原样印刷这些东西,我觉得这是为学界树立一个丰碑,这样大家可以慢慢有一种崇敬的心理和一种敬畏的心理。过去不少人对图书馆学总是有一种鄙视的眼光,觉得你是个小学科,也没什么有影响的人物,而图书馆学领域,有一个不好的毛病,对先贤的敬重和敬畏不够。就一个学科发展而言,对大师、对大家、对先贤的崇敬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对大家们连最基本的崇敬都没有,这个学科没法干的。
    这也是与广东图书馆界一起合作的一件事情,这两年来进展还不错。估计两三年之内会出二三十人的著作,全部都是公开发行的。出到二三十人的时候,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在国内的图书馆学的丛书中分量最重,不是以后成为经典,出来时就是经典了,因为所选的人很谨慎,他们在学界都是卓有成就的,有的70岁快80岁了,有的已经过逝了。这些大家创作力很旺盛,文库把这些大家的大部分论文放到一起,这就代表了大家的学术成就,所以说一出来就是经典,这是不用怀疑的一件事。
    三、关于图书情报学教育
    刘锦山:程老师,图书馆学科教育对于推动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1月30日,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除了学术学位之外,我国图书情报硕士也有了专业学位。从您的博文了解到,今年4月份,您在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面试中,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每个考生阐述其所抽中的当今图书馆学界非常有影响的学者的学术经历、主要著述和学术思想,面试效果并不理想。请您结合这两件事情谈谈您对我国图书馆学科教育的思考。
    程焕文:我出这些题目也是有意识的,实际上每年我们都出类似的题目,有的时候变着法子来出,有的时候一组题目5个人,每年也不一样,过去会出一些刘国钧、杜定友、韦棣华、沈祖荣、李伟华这些大人物,在二十世纪很有影响的人物。去年,我出的是正当年的,50-60来岁的之间的在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很多学生十有八九都答不出来。这说明几个问题:一是学生为了考研而考研,他也买书,应试的。二是也反映了一些图书馆学院系的教育忽视了这些内容,对整个对学术史的教学,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对人物的研究都不到位;天天讲新技术这些东西,对我们学科最基本的东西没有教学,纯粹从职业培训角度来讲,教给学生几项技术,学生学会也就行了,就完成了基本的使命,可读研究生要对专业有理解,要有专业精神,这当然要求我们对大家本身有所了解,对大家的学术思想有所了解,对我们整个学科背景有所了解。考研题目我们也要加一些古文的内容,明、清或者更早的一些学者的一些著述,因为图书馆工作本身要求知识面是很广的,既要懂得古代的,又要懂得现代的,既要懂中国的,又要懂国外的。我们每年故意地或者有意地做这些方面的引导,这些引导我之所以贴到博客上去不是宣扬中大图书馆学学生是怎样面试的,不是想追求怎样另类、怎样异类、考得倒学生,不是这样的。我公布出去,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平时要复习这些内容,即使老师没有讲过,也要学会自己主动去看这些方面东西,主要是起这样的作用。
    刘锦山:程老师,现在很多图书馆都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点,您是怎么看待图书馆办学对于学科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意义?
    程焕文:图书馆最早开始申请硕士点,应该是从上海高校开始的,从复旦到交大。上海这个地方很特别,原来华东师范大学有个图书馆学专业,到90年代的时候“休克”了,整个上海的图书馆学教育就靠空军政治学院,那里有个图书馆学专业。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大量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大家要提高怎么办?在当地没有图书馆学高等教育的情况下,这时有实力的大学图书馆,就自己申请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点,自己培养人才,当然量是很少的。这说明两个问题:首先,图书馆学专业高端人才培养有需求,所以图书馆才申办硕士点;其次,图书馆办的硕士点要挂在图书馆里,图书馆既要做这件事,又不能做大,因为图书馆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所以学生很少。由此也可以看出,整个国家对图书馆从业人员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资质,认识是不清晰的,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行业的准入制度;而且不少人认为,不是学图书馆学的干得也很好,因为很多图书馆馆长都不是学图书馆学的,而自己感觉良好,这种观念很普遍。不少人并不知道办图书馆最基本的理念,不知道中国图书馆事业和欧美之间的差别在哪里。我觉得中国和欧美图书馆事业最根本的差别在于人员的素质,美国、欧洲的图书馆只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才能担任专业馆员,才能做馆长。人家有正确办馆理念,我们这里很多人根本认识不到,还沾沾自喜―一想到我不是学图书馆专业的,我也可以把图书馆办得很好,甚至还比学图书馆的办得还好。我不否认没学图书馆专业的做馆长可以比学图书馆专业的要好,但是,绝大多数还是没有学图书馆专业的好,而且绝大多数学图书馆专业的都要比不学图书馆专业的馆长办得好。现在是恶性循环,就是没有学图书馆专业的馆长对学图书馆专业的有一种本能的排斥,觉得不是图书馆专业的也能把图书馆办得很好,学图书馆专业也没什么用,知识面很窄……。
    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现在大部分图书馆馆长都不是学图书馆专业的,这对图书馆发展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因为人才队伍变化需要很长的过程,所以现在国家有了图书情报的专业硕士,就是希望通过专业情报硕士对相关人员进行更多培训,这是符合国际图书馆界的惯例,像美国图书馆学是从硕士开始,本科的背景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研究生再进行图书馆学的教育,这样进了图书馆专业,有其他学科背景也没有关系,读情报硕士就可以了,读完了以后就可以接受专业的训练。这样的学生,也是非常好的。我的观点是,所有的馆长应该鼓励那些没有学过图书馆专业的馆员去读图书情报专业硕士,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专业的馆员,才会做得更好。
    四、用理念引领发展
    刘锦山:程老师,古代有“学以致用”之说,任何的理论总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多年来,您一直活跃在图书馆事业的前沿,参加并领导了诸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海内外取得了相当大的反响。请您结合多年来的实践活动谈谈您在这方面的体会。
    程焕文: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活动这两年还是做得有声有色的,但是其实仔细看一看,中大图书馆的建筑不是最好的,尽管我们的面积很大,用的也不是很豪华的材料,都是很普通的,造价很低,设备也不是最好的,可是比较满意的是,服务是不错的。我们在技术上不是领先的,在技术方面甘当落后分子,因为钱是有限的,要去追逐最新技术的时候,要花很多的钱,在技术方面可以等一等,稍微落后一点,以后是可以跨越和超越的。一项新技术,就像电脑一样,开始最先进,可一年以后价格跌了一半,我们先落后一点,一年以后我们不会晚得太多,而价钱会便宜很多。上系统也如此,这方面我们不去做先进分子,甘愿做落后分子,新系统、新技术应用出现以后,有一个实践过程,让我们也有一个比较的过程,所以我们愿意观望一下,看一看其他图书馆怎么用,其优劣如何,看准之后再选择适当的时机下手。
    但是对于传统的东西,对文献的收集、保护方面我们下了很大力气,我们有保护中心,对特色文献、地方文献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收集,花了很大的力气。一个大学的图书馆也是一个学术型的图书馆,它的生命力在哪里?它的生命力在于资源,别人没有的我有。现在图书馆资源是同质化的,大家都在买数字资源,但买的都是一样的,所有图书馆都是一样的,那么图书馆如何显现出自己的学术地位?那就是别人有的自己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有,这就是特色资源建设,这些年我们比较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当然这里也有个理念的差距,很多人认为只要有电子资源其他什么都解决了,不是这样的,实践上纸质资源有它自己的用途。特色资源对一个学校的学科建设发展是很重要的,拥有了这些资源也就是拥有了某几个学科的制高点。先进的设备过几年就会落后,特色资源过几年价值会更大。现在不少馆长都是学理科的,他们对人文社会学、对原始资料的价值的认识有的时是不到位的,总感觉有内容就行了,没有注意到除了内容有学术价值以外,文献本身还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其他方面的价值。图书馆收藏这些东西,就是财富,这些财富是多方面的,不单是经济方面的财富。举个例子,我们有一幅蒙娜丽莎的电子版,就是有一亿幅也比不上法国卢浮宫的那一幅,这个道理就太简单了,电子版的东西,可以看到图像,但就是没有原件好,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在保存文献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和责任。

 

13博王璐璐供稿 转自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266885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