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此种种,皆为情报之上品
时间:2015-01-25 20:20:03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题记:智慧时代,情报为王。情报,情之左为“心”,之右为“青”,情报学的发展寄期望于年轻一代学者用心去做好、做大。情报之报,战时之捷报,临机决策之要报,烽火传递、快马加急之汇报,需透露一种“无他,但手熟尔”的霸气之举!

情报之上品1:情报与信息的“真假孙悟空”之辩

我在一次课程讲座中提到,情报与信息常常折射出“真假孙悟空”之谜,一种情景是我们无法辨识关键情报,在精准情报问题上无能为力;另一种情景恰似“皇帝的新装”,我们看到的是真的,但表现出来的是假的,谎报、漏报、迟报、瞒报等问题大量存在(笔者熟识的与此相关的研究是差错报告与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情报是有价值的信息,是特定种类的信息,这是共识。奈斯比特认为没有经过处理的信息不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周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情报。古有战争迷雾,假情报之空城计,今有包昌火前辈的“让情报学回归本来面目”的呼吁。“真假孙悟空”,让“佛祖”还原情报之本源!

情报之上品2:情报的捕风捉影与蛛丝马迹

情报是神奇的,甚至生活中所谓的“情报人”一直以来被人误解为间谍、军事情报的获取等。实质上,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情报、文献情报、决策服务情报等是情报的一大重要模块,也是研究型高校的普遍研究着眼点(相比而言,公安大学有相关军事侦察情报专业)。笔者曾经买过一本涉及到美国CIA情报心理的问题,阐述的大概就是这种思想。可以说,任何细微、细节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局势的转变可能是主要矛盾,也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小情报”次要矛盾,在历史上,此类事件比比皆是。

情报之上品3:“共振情报”的可能性

最强大脑曾现场展示“狮吼功”,利用共振原理促使“声波碎杯”。那么,我们可以试想,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共振情报”,让事件的处理、分析恰到好处,甚至游刃有余。这个“共振情报”的频率应该是符合事件负面发展的节点的,刚好可以改变事件的发展方向。当然,这个理论上存在的“共振情报”着实有点难以寻找,在事件预警上对“共振情报”的利用完全可以掀起一番新思维。“共振情报”可以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情报之上品4:大数据情报横空出世

大数据正催生着社会、技术、科学和经济的变革,同时给情报服务的理念、模式、方法和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举办“第四届竞争情报国际峰会”,会议便以“大数据・大情报”为主题,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思路和想法。可以说,大数据情报的横空出世给现阶段的情报分析带来了契机。从情报视角出发,需要借用大数据“利器”从众多“食材”中烹饪出适合决策者食谱的“情报佳肴”。

情报之上品5:电影文化中的情报学未来

前段时间,博士班有位同学让我思考一下相关的电影文学中的情报问题。我先复制下之前一篇论文中的几句话,原文大概是这样:情报视角下的突发事件监测与识别不外乎是为了打造出能够捕捉、挖掘突发事件情报信息的“鹰眼”形象,恰如《鹰眼》电影中为配合反恐行动制造的那台超级电脑,通过监测与识别各方汇集的海量信息,并基于此做出分析判断,最后提出建议(《少数派报告》中的“先知”也发挥了类似作用)。除此之外,电影《源代码》(极力推荐)中又给我们提出一种通过“源代码技术”返回火车现场查找关键情报,来防范下次火车事故的思维。这种思想认为我们改变不了既已发生的火车突发事件,但可以在源代码中一次次地穿越收集线索,在这爆炸前最后的“8分钟里寻找到元凶。试想,情报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文献计量是老祖宗,信息检索正统待命,情报行为与情报分析的结合,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才是其根本,诸如此类,何需多言呢?

凡此种种,皆为情报之上品。我相信,只要情报“斗气”还在,终有一天能立地成佛!个人愚见,抛“情报”砖,引“美人”玉。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