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参会小记之二
时间:2015-03-31 13:27:49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在结束了上午的领导致辞和主旨报告环节后,920日下午,苏州图书馆百年华诞之特别纪念活动“公共图书馆与社会进步”国际学术座谈会进入特邀专家演讲阶段。来自国内外的五位图书情报学知名专家献上了五场内容丰富而论述精辟的报告。

在第一场次和第四场次时段,北大信息管理系的王子舟教授和台大图书资讯学系的陈书梅教授结合自己的近期研究项目,分别做了名为“田野调查――人类学方法在图书馆学的应用”和“书目疗法对大学生情绪疗愈功能之研究――以绘本和电脑为例”的报告,分享了自己对图书馆学的研究新方法、新热点的独到见解。王教授认为我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近年来虽有较长足的发展,但仍显滞后。他以《赵良弼图书馆田野调查手记》一文的研究与写作过程为切入点,阐述了将田野调查法(Field Study)引入图书馆学研究的意义与实施要点,丰富了我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和实证研究过程的认识。陈教授则指出:在天灾人祸频仍的灾难社会中,图书馆除了可以提供知性的阅读素材外,更可提供对社会大众具有情绪疗愈效用的图书信息资源,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善尽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并凸显图书馆员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她看来,以成长故事、人际交际、恋爱经历等为题材绘本读物完全可以成为帮助大学生摆脱抑郁心境的“灵丹妙药”。其主编的《从沉郁到淡定:大学生情绪疗愈绘本解题书目》堪称“阅读疗法”的又一结晶。通过她的讲述,我深深地体悟到:信息社会中,图书馆对于完善公众教育乃至维护社会稳定仍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只要致力于创新用户服务,图书馆事业必然大有可为。

第二场次和第三场次则由美国布法罗大学的Dagobert Soergel教授和来自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Stephen Kay教授介绍国外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Soergel教授的报告题目为“Knowledge Organization and Learning: Conjecturesand Methods of Study”,他从不同的知识组织方式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谈起,重点介绍了如何基于概念节点建立概念树和概念网络,完成领域知识的组织,最终构建知识点之间紧密且有意义的关联。他还分析了概念地图在文章构思与写作中的作用。虽然我的研究领域正是知识组织,但正是这场报告才使我意识到,优质的教学离不开对各种知识组织方法(尤其是语义知识组织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报告“Health Records and Other Stories”中,Kay教授提到,大数据背景下,卫生保健学、情报科学、电脑科学三个学科之间开始交叉、关联,而这种交叉导致了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卫生信息学(Health Informatics)。他认为电子健康记录(e-Health Records)即是大数据的一种,而电子健康记录管理系统则是大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可见,大数据环境为图书情报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加强图书情报学与其它学科的合作、交融是推动图书情报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南京大学的徐雁教授结合当前公共图书馆正处于全面转型期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做了“时代呼唤着馆志、馆史编写工程的全面启动”报告,介绍了馆志、馆史编撰工作的五项基础工程和五大人文功能。他高度评价了《苏州图书馆志》的出版意义,认为该书系统地记载了苏图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百年曲折发展历程,堪称我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蓝本。那么,历史积淀如此厚重、馆藏资源如此丰富的武大图书馆,何时也能拥有一部自己的馆史呢?我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五场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仍意犹未尽。先后有10多名代表就与讲座内容相关的话题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向各位主讲人踊跃发问,同时也毫无保留地亮明自己的观点。主讲专家和其他代表或予以支持,或进行补充,或加以辨正。各抒己见、唇枪舌剑的场景不时上演。由于讨论气氛过于热烈,互动交流环节被迫延长15分钟。这真正揭示了“知识因分享而美丽,因交流而精彩”的真谛。随后,首日的会议圆满结束。

次日上午,我将首次登上属于图书馆学博士生的国家级“学术舞台”。在稍感紧张之余,我更多的是兴奋和激动。希望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言简意赅地阐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意义,尽可能地展现出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的良好面貌吧!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