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
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线访谈
2011 年10月20日10:30,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国新,接受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与新浪网联合专访, 就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有关情况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视频(微博),我是主持人王莹。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将于10月26日―27日在贵阳举行,有关这次年会的相关问题,我们今天特别请到三位专家和大家聊一下。坐在中间的这位是来自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刘司长,欢迎您!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大家好!
主持人:我右手边的是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副理事长陈力。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各位好。
主持人:另外一位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国新。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国新:各位网友好。
年会主题:公益、创新、发展
主持人:我们想问一下刘司长,我们知道本届年会是文化部主办的,以往不是这样的情况,今年又有了一些调整、探索,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刘小琴: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今年由文化部来主办“中国图书馆年会”。首先大家都知道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这些年来也是在加快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它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的想法就是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验,能够更好的发动、组织国内图书馆事业发展各个方面的资源,使我们图书馆事业在改革和发展方面上一个大的台阶,能够在整个社会进步当中、文化的发展当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过去我们有一个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年会,是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来主办的,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图书馆年会”有什么新的不同呢?首先会议的规格提高了,由政府来主办,能够更进一步的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另外,会议的规模也扩大了,参加会的有图书馆的工作者,有主管图书馆工作的文化主管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有和图书馆相关行业的研究学者、专家,还有在研究图书馆专用的一些技术、设备方面的专家和企业的负责人。这样我们就使得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关的各个方面汇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图书馆事业发展如何繁荣、如何在社会的发展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它是一个更大的平台,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必然会促进进一步的合作。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也可以使全国的图书馆工作者,可以直接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对工作产生更大的帮助。
主持人:可以看到我们的政府对于图书事业发展非常重视,我们这一届“中国图书馆年会”,是不是也让我们举办的各个方面有一些压力呢?陈馆长?
陈力:政府主导这次会议说明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特别是对于图书馆事业的高度重视,我们感到很高兴。同时我们这次的学会年会在此之前就确定了年会的主题是“公益、创新、发展”。为什么要确定这个题目?因为今年年初文化部开始实行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免费开放,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研究,由文化部来主办这次会议,由相关的政府官员来参与这次会议。我想图书馆从业人员和政府官员直接的对话以及学者相互之间的交流,能够有效的促进这个事业发展。当然这个会的规模扩大了,我们要做的很多,但是我们也很高兴。
邀请300多位基层图书馆馆长参会
主持人:和往年有什么不同呢?
陈力:重点刚才刘司长已经提到了,参会代表来自各个领域,特别是有政府参与,因为图书馆说到底是政府主导的事业,以往主要是我们从业人员和学者相互之间的交流,有了政府的参与,无论是推动学术的发展、交流,更重要的是推动事业的发展,我想是非常重要的。
刘小琴:我补充两句,这次会议有什么不同。一个不同是我们将在这次会议上召开全国公共图书馆工作会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又即将研究部署明年的工作。所以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我们召开一个公共图书馆工作会议,将会把“十二五”期间公共图书馆主要的发展目标任务是什么,明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通过这样一个会议向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同志们、图书馆的馆长们,和关心图书馆事业领域的相关同志们、朋友们都可以做一个介绍,有这样一个作用。 另外一个特点,我们这次特别请了全国300多位来自基层图书馆的馆长参加会议。以往学术年会都是比较大中型和城市图书馆工作者参加的比较多,县级图书馆馆长因为客观上一些条件限制参加会议比较少,这次我们特别邀请他们来,就是为了直接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同时也希望让他们尽快得到最新的信息。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在这次年会当中举办了一系列推广阅读、倡导读书的活动。
主持人:就是跟公众紧密相关的。
刘小琴:跟公众紧密结合,这样不仅是我们业界的一个会议,也是和社会互动的一个会议。我们有一个思路,用一个口号表达出来,叫做“面向基层、服务社会”。还有一个特点,我们这次是在考虑到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邀请了更多相关企业来参加展览会,并且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介绍应用在图书馆的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用科技的力量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个特点。
公共数字传播在未来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持人:真的是一个介绍的大会、总结的大会、全方位的大会。接下来请教一下李教授,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政府也是高度重视公共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呢?
李国新:“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文化建设两大战略任务,一是基本建成公共文化体系,二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年中我们国家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全面稳步推进,重点领域进展和突破比较明显。比如说今年年初财政部、文化部出台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政策,中央要拿出18个亿来补助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应该说在中国的公共文化当中是划时代的事情,标志着我们公共文化真正走向了公共,这也是我们现在要建设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条件的突破。再比如今年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创建和示范项目创建的工作正式开始实施。第一批全国已经有了31个示范区,47个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区、示范项目来带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该说这是我们国家在思路、途径、方法上的创新,对于提高我们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会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主持人:真的可以说是下大力气,采取了一些措施推进我们公共服务事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李国新:还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公共数字传播在未来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来要建立公共传播体系,公共数字文化实际上就是公共传播当中的文化体系。还有文化志愿者、文化援助行动、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来公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已经启动了对全国文化人才的培训。“十二五”期间全国25万专职、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要进行一次普遍的轮训。
图书馆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
主持人:中国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李国新:让我评价的话,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图书馆是走在前面的,包括理论研究、事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比如说最近一些年我们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体系建设上有突破,这是国际上图书馆建设的基本趋势。再比如说我们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数字内容提供方面是走在前列的。还有服务理念的变化,有机会可以体验一下图书馆的服务,怎么样体现以人为本,怎么体现服务第一,怎么把图书馆建设成老百姓的第二起居室,建设成一种公共文化空间,这种理念上的变化更根本。
主持人:我觉得李教授的一番话更像广告词,让网友赶紧走进图书馆看看有什么新风貌。
李国新:不是广告词,我希望全国的网友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了解图书馆。
陈力:图书馆的发展跟区域发展一样有不平衡的地方,比如说中西部地区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刚才李教授说的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实现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需要政府更多的投入。所以我们也很高兴政府官员可以参与这次的会议。
主持人:陈馆长已经发现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有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呢?
陈力:有些问题是很复杂的,会议能够发挥一些作用,但是期望会议能够解决问题的话恐怕还不行。特别是文化的投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首先需要我们各级政府还有社会从观念上对文化事业关心、支持。同时,因为文化事业是需要政府投入的事业,所以政府要投入。同时因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决于各方面的条件,包括资源、人力、馆舍、设备等等,这些都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图书馆员还要为之奋斗、努力,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持续性不断的投入。
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年难在接待
网友【大河滔滔】:中国图书馆学会作为行业组织,在学术引领和行业服务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陈力:那我就得介绍一下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简单发展历史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前身是中华图书馆协会,是1925年建立的。当时第一任理事长是梁启超先生,他在致词里面提到,要建立中国的图书馆学,应该说这个也是现在中图学会为之奋斗的目标。现在学会是一个群众性的学术组织,有会员12000多人,分布在全国各个行业的图书馆。现在我们的学会有4个委员会,8个分会,委员会和分会下面又有很多的分支机构,各省的图书馆也有图书馆学会,也是我们的地方分会,在学术引领和行业服务方面开展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刘司长,政府举办这样一个年会有难度吗?
刘小琴:组织像这样大规模的会议,主要的困难还是在会务的接待方面,这方面我们中国图书馆学会还有贵州省文化厅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所以我们的组织工作还是井井有条的。
主持人:可以说大家团结一致办好我们的年会。
陈力:除了大会报告以外,我们还有17个分会场,每一个分会场都有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出面组织,就每个具体问题进行学术探讨、工作交流,他们各自都在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参与国际图书馆年会 交流成果促进提升
主持人:李教授,我们的年会是10月26日、27日两天,请问一般国际上的图书馆年会大概什么时间?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李国新: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中国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中国图书馆行业的年度聚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说我今年7月份参加了美国图书馆年会,在新奥尔良。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年会有2.5万人参加,参展商上四千多个,从开始到结束大概4、5天的时间,应该说它变成了一个全国图书馆员以及图书馆全产业链条的聚会。再比如说韩国,去年韩国图书馆年会约有2500人。我们今年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人数最多,估计1500人左右。图书馆行业通过年会来进行工作交流、成果展示是一个国际惯例,所以我们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主持人:图书馆学会在引领行业发展,服务方面有什么关键作用呢?
刘小琴:以往中图学会在很多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比如说总分馆制,这是我们现在图书馆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总分馆制就是由中图学会最先有一个项目组进行前期的调研,然后把全国各类型的总分馆制进行提炼、归纳,我们开过专业的研讨会,把各种不同发展模式的优点上报到文化部,再由文化部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推动。
李国新:由职业行为转化为政府行为。
陈力:比如说数字图书馆发展,历来就是学会年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通过会议期间的交流(当然也包括会外的交流),使得数字图书馆发展很快。刚才李教授说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中国可以说也是走在世界前列,虽然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在数字图书馆发展这一方面我们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十二五”规划 全部省级图书馆提供网络远程服务
主持人:刘司长,中国的图书馆是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是不是也有一些规划或者说要达成怎样的目标?
刘小琴:“十二五”期间我们主要是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进一步的加强图书馆事业建设。一个是图书馆设施网络建设,就是我们要让图书馆有更多的服务网点。因为现在凡是喜欢读书的朋友,可能最希望在自己家门口附近就有一个图书馆,而这个图书馆藏书又是比较丰富的,服务比较便捷的,所以我们要朝这个目标努力,在城市每一个社区都有图书室,可能还达不到图书馆这样的规模,但是我们要有一个图书室。在农村、乡镇和村也要逐渐地建成图书室,这样让大家就近都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另外要大力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通过开展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来更好的开展服务,来弥补分散的各个馆资源不足的欠缺。还有刚才陈馆长谈到的数字图书馆,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就是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服务开展的怎么样,今后不仅仅是要看他在自己本馆内的服务,而且要看它对读者提供的远程服务。就是说读者通过上网,能否查询到你这个图书馆有一些什么样的藏书,能不能通过网络检索到甚至是直接阅读一些文献和资料。我们提出一个目标,就是到“十二五”末所有的省级馆要百分之百提供这种远程服务,地市一级馆要有90%,县一级图书馆要有50%能够做到这一点。
展览会向公众开放 全媒体宣传直播
主持人:如果这个目标达成了,我相信图书馆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就像李教授说的成为我们第二起居室。我们这次年会说了有会、有展,我们怎么理解?会议我们知道可能有一些专业学术研讨会,展览主要展出一些什么呢?
陈力:刚才刘司长已经提到了,以往学会年会也有一些展览,这次规模扩大了。从我们前期筹备的情况来看,参展的主要是和图书馆有关的一些领域,比如说大到计算机相关的软件、硬件提供商,包括我们内容提供商,比如说各种数据库,也通过展会的形式让馆员了解到还有一些很好的产品。小到一些专用设备,比如说图书馆书桌、书架都有,涵盖面是比较广了。
主持人:我们请来一些专业人士和基层的馆长,那公众通过怎样的途径会和年会有一定的交流呢?
刘小琴:我们展览会是向公众开放的。
陈力:我们的宣传也是全方位的,年会会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包括我们今天在新浪参加在线访谈)让公众了解图书馆是干什么、做什么,以及现在正在干什么。比如说这次年会我们安排了17个分会场,有些分会场是直接和公众有关的,我们有些服务是开放性的。每年,我们都有关注的重点,比如说去年有关于对残疾人服务无障碍的问题,今年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少儿服务。我们也是希望通过年会这种形式,让我们的馆员更加重视这个工作,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宣传渠道让更多的观众来关注这些特殊服务。
主持人:李教授,作为专家和专业人士,您对于每年一届的图书馆年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李国新:我刚才已经表达了我的愿望,我觉得中国的图书馆年会和图书馆学会的年会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这是按照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水平,不论在学术研讨、在工作研讨,还是在成果展示、成就展示方面的发展空间都很大。实际上,年会的展览是可以围绕着图书馆全产业链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这样,公共文化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提供了许多商机。比如说数字内容产业、数字设备制造产业,包括家具、书架,RFID,从现代信息技术到日常用品。当然我们的学术研讨是开放性的,欢迎每位网友、公众愿意参加、旁听这样的研讨。
陈力:补充一点,我们的会议还有很多是在线直播。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访谈也有很多网友关注,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要请教三位。这有一位网友说,本届年会学术会议重点讨论的议题是哪些?
陈力:这次我们关注的重点与我们的主题有关:第一是公益,文化部、财政部下发文件以后,我们在免费开放过程当中面临了很多新问题,通过这次讨论来交流经验、教训,促进工作发展。我们这里的“创新”包括观念的创新、组织形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这在今年年会技术创新方面体现得非常充分。比如,我们有多个分会场是专门围绕数字图书馆不同的重点进行讨论的。还有图书馆服务方面的一些创新,比如,政府信息公开。另外,还有数字图书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包括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大力发展的物流网,即充分利用一些新技术是我们探讨的另一个重点。所以我们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会场上,还包括了我们的技术创新、观念创新、服务创新等等。
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下一步发展重点
主持人:那么,我们下一步图书馆的发展是不是重点要放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面呢?
陈力:进入数字时代,利用数字技术为公众提供图书馆的服务,对于全世界图书馆发展事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幅员广大,怎样让普通公众在远离城市的时候,也能够享受我们图书馆的服务,这就需要有最有效的方式,即利用数字图书馆技术。比如,刚才刘司长提到的我们几项工程,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把我们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每一个家庭。因为我们中国十多亿人口,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到图书馆来,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提供一种服务。再比如,这次年会上我们的一些新技术,除了计算机提供的服务以外,我们还有手机服务、新媒体服务,这也是我们的重点。现在中国有几亿部手机,几乎人人都有,如何通过手机向公众提供图书馆相关的信息服务,这也是我们这次年会当中要探讨的重点。因此,中国的图书馆在这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也和我们政府倡导的是有直接关系的。
主持人:有网友想问刘司长,公共文化数字建设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届年会上有关公共文化数字建设的内容和成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展示比较好?
刘小琴:我们这次年会公共文化数字建设方面的成果,除了学术会议当中有一些专门的学术报告之外,我们还有两个重要的展示区。一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展示区,它将向公众展示如何通过多种手段把数字化的优秀文化产品送到城乡的各个角落。二是,我们国家图书馆做了一个数字图书馆体验区,让公众到那里体验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说到数字文化建设,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关于整个图书馆服务的愿景考虑。图书馆服务是立体的,除了现在各个图书馆有馆舍建设的服务场所,大部分图书馆界的专家都认为它是要继续存在下去的,这就是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提供服务。此外,我们还有流动服务的方式,就是通过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我们专门研制了一种汽车里面布置成图书馆,汽车是在城区里按照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巡回服务。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又有了自助图书馆,将来在我们城市里一些交通比较便利、人流比较大的地方可能会设置一些自助图书馆。大家可以在首都图书馆看到,这个机器是24小时都在工作,你自己没有时间去图书馆的话可以去那个地方,很便捷,当然你选择的书在自助借还机上有400多册,如果没有你想借的书还可以预约,如果图书馆有书可以给你送到自助借还机上。总之图书馆发展的前景,是给大家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服务手段。 刚才陈馆长说到现在图书馆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和乡村,大城市和小城市确实有很大的差距,有些地方的图书馆有很多困难。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想还是要大力的推进立法,所以文化部正在组织制定《公共图书馆法》,并已经列入了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法制办的立法计划之中,我们力争今年年底之前报到国务院法制办,明年争取能够进入全国人大的审议程序,争取在后年公共图书馆法能够颁布实施。法律的保障将会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根本的保证。
从政策到技术 促进图书馆服务人性化
主持人:通过您的介绍,我感觉整个一系列的图书馆服务给人感觉是更加的人性化,而且是更加的智能化。图书馆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它的发展方面不知道李教授你有没有一些建议呢?
李国新:我们希望未来整个中国图书馆事业变成一个体系,就是由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国家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图书馆服务体系,用学术语言说,叫做泛在图书馆,也就是在老百姓身边,是立体化的图书馆,目标就是把图书馆办在老百姓身边,让图书馆在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发挥作用,让老百姓随时随地享受公共图书馆便利的服务,这就是远景的追求。
主持人: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大工程。
陈力:刚才刘司长和李教授提了,一个是政策层面,通过制度的保障让公民公平地享受文化,另外一个是通过新技术从电视机、计算机到手机以及其他的Pad等等新媒体来提供服务。比如说电视机,现在中国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北京的用户打开歌华有线里面就有一个国图空间,可以通过电视接收我们一些相关的服务,手机也是我们发展的重点。所以我们是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技术实现三并重,当然最重要的是政府的主导、支持,因为图书馆终究还是政府的公益性事业。
李国新:刚才刘司长跟陈馆长提到的年会当中的展示区,应该叫展示体验区。这两个展示区已经把现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设备用于信息获取,都容纳进去了。所以有条件、有可能去体验一下,是一个很不错的。
陈力:利用电视技术进行图书馆服务,在国际上也是很好的,真正实现的只有我们国家。
李国新: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电子阅览室的模样。
主持人:非常高兴请到三位嘉宾就“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我们预祝本届年会可以取得成功,也希望未来图书馆事业、公共文化事业能够有一个更长足的发展。今天的访谈是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和新浪网联合主办的。感谢三位嘉宾的光临,同时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