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在胡乔木同志的建议下拉开序幕,1985年,首先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建立的编辑学专业开始招生。其后的10多年间,坚持常年办学的院校由几所到十几所稳步发展。教学层次由大学本科向硕士、博士研究生不断提高,教学课程体系由不完备到逐年走向成熟。1998年,教育部调整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在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之下,将编辑出版学列为二级学科。从此以后,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9月,全国高校设立编辑、出版、发行等专业的院校已有213家,研究生办学点已达47家,博士点为7家。
眼下,全国一些重点院校正在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0]20号)进行增设出版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专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关系决定了我们应该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促进出版学学科发展,抓住国务院学位办调整学科目录的关键机遇,把出版学与新闻学、传播学并列为一级学科,占领学科发展制高点,这是大出版、大传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加强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的长远战略需要。
学科升级是时代发展和出版产业转型需要
时代进步带来了编辑出版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这既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冲击,又给出版学高等教育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历史看,我国是世界上出版历史最悠久、贡献最突出、最具有特色的国家。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和200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活动,我们展示最多的元素是造纸和印刷。从现实看,我国也是网络用户和手机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之一。为此,我们认定传统出版不会消亡,但会产生巨变。
各种媒体的互动、融合是当今传媒产业发展的大势。据统计,2008年的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值是8500亿元人民币,2009年则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今后10年的目标是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因此新闻出版业必须主动适应大出版时代、大传媒时代、大产业时代的新趋势,实现强势媒介资源在各种媒体间的共享。在此基础上,构建图书、报刊、广播、影视、网络、信息咨询于一体的跨媒体集团,达到双赢或多赢。出版业与其他第一、第二产业相比,无疑是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而且是永恒的朝阳产业。
综观我国整个出版业人才现状,不是人才太多,而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太少。许多院校开办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不是无的放矢。
2008年9月,有家媒体曾经在当年的BIBF(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对社长、总编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是:中国出版业关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才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出版业重视人才问题是对的,人才决定胜负,不仅数字出版要靠人才,产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靠人才去解决。
上个世纪初,当时整个国家很贫弱,战乱不止,发展处于低谷,但我们的出版业却创出佳绩。以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为代表编辑出版的新式教科书、工具书,翻译的世界名著,影印的古代典籍,都颇有眼光和建树,它们为中国走向现代化作出很大贡献,就是因为当时有第一流的人才从事出版业。
目前,中国出版业正在转企改制,产业链的变化产生了对新型高级人才的需求,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应当与此相适应。新技术的渗透、国际化出版的发展趋势,都要求出版从业人员能够吸收和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法学、传播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用交叉融合的方法,从宏观出版产业和微观出版社两方面研究有关经营管理的理念、体制、方法、策略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认清出版业面临的挑战和当前世界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汲取中外出版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和经营策略,探讨新时期出版工作中的规律及实现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转变的路径。而上述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显然仅靠目前的本科教育是满足不了的,一定要通过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方能解决。可以说进一步发展编辑出版学的博士点和硕士点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根据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让一些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把重点转到培养复合型人才上来,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建设的需求。目前的人才需求市场确实更愿意选择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出版的复合型人才。研究生的生源主要从其他学科的毕业生或出版企业在职人员中选拔,重点进行现代出版产业经营管理理论、创新能力及策划方法的学习与研究,以满足行业整体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对建立一级学科的具体建议
20多年来,我国编辑出版学研究生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总感到“名不正言不顺”。要根本改变目前“借鸡下蛋”的方式,即挂靠在图书馆学、新闻传播学等其他专业下培养出版学研究生的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这种“散兵游勇”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形成规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制约了人才的培养。虽然近年来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利用一级学科的优势,自行设置了编辑出版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点,但由于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高校数量太少,大部分高校仍只能在其他相关专业下才能培养编辑出版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易为用人单位所接受,不利于教师开展科研,也不利于该专业的学科建设,极大地影响了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发展,更不利于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版业面临的新形势。
实际上,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设置独立出版学硕士、博士学位点以及把出版学设为一级学科的条件已经具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的编辑出版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高校都具有在相关专业下培养编辑出版学方向研究生的经验,无论在导师素质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能够胜任出版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出版产业的飞速发展,编辑学出版学研究的繁荣,科研机构及各高校设立的出版研究机构,都直接推动了出版研究的开展并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样,目前存在的200余所编辑出版学办学点也迫切需要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因此无论是从出版产业发展和出版教育急需的角度,还是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及建设和谐社会与传承优秀文化的角度,把出版学研究生学位授权点设为一级学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应尽快设立出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增设出版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就是设立编辑出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前的新闻学和图书馆学委员会都指导不了出版学的学科建设,影响了学科的发展。要使编辑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在发展专业教育的工作中“师出有名”,就必须建立起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渠道,取得在哲学、社会学领域发展编辑出版学的话语权,从而切实推动学科进步。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要实现长远稳定发展,要抓住打下坚实基础的三件事。其一,构建有别于本科教育的编辑出版核心课程体系。由于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目前的核心课程构建并不适应“大出版”、“大传播”的行业发展趋势。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打破学科界限,注意学科融合,加强优势互补。在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应该做到理论课与实践课并重;课程设置应该由业界、学界、管理部门共同商讨,结合各院校的教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其二,加强师资培训。针对出版专业教育与产业实践相脱离及对全媒体融合不够熟悉的现状,应该加强师资培训,通过社会力量以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更新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而保证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三,建设专业研究生精品教材。我国现有编辑出版学研究生办学点在教材使用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种情况:第一,与本科共同使用一套固定教材,师生均感到内容滞后、简单、缺乏创新之意。第二,少部分课程使用出版的教材,多数课程则依靠教师自编讲义进行授课,因而课程内容缺乏体系性和连贯性。因此,有必要组织专家和学者编写出一套能够反映业界新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生层次的专业精品教材,以便几个层次能够有所区别。教材编写应该避免重复,集中各院校有关课程的师资力量,联合编写,提高质量。树立“大出版观”,由主讲图书出版业务向讲授多元媒体经营管理转变。组建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教师和管理人员结合的教材编审委员会,发挥其研究、咨询和指导作用。教材设计应该提高科技含量。研制开发形式多样、相互配合的多媒体教材,便于辅助现代化教学。
本文作者: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肖东发
转自: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7月19日 http://www.chinaxwcb.com/xwcbpaper/html/2010-07/19/content_12667.htm
11出版硕士 邵萍供稿 齐思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