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应该向公众开放吗?
时间:2012-09-18 12:10:25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第一种观点:不主张大学图书馆向公众开放


1. 大学首要的服务对象是师生,而且图书馆资源不足,所以,现时不主张向公众开放。
    

大学负有教育社会、启迪民智的责任,但其履行职责的方式应该主要是通过生产和提供学术思想,而不是直接开放专属于学校的学术研究资源。大学是教育研究机构,大学图书馆中的书籍、期刊、数据库等资源应该首先供大学师生教学、研究之用。

国外的大学图书馆也会向公众开放,作为对公共图书馆的补充而存在。据我所知,美国许多社区大学的图书馆在满足本校学生的需求之余,也对附近社区的民众开放,一些研究型大学也有对公众开放图书馆的相关规定。但是,美国每1.3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每1万人左右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德国每6600人一家,芬兰5000人,挪威4000人,瑞士3000……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是在公共图书馆数量已能基本满足大部分读者需求的情形下而进行的。因此,国外大学图书馆也鲜有校外人士涉足,它主要还是服务于学校的科学研究。

然而,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室的缺乏,造成了公众对图书等文化产品的需求与图书馆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是增加公共资源,而不是简单地将高校资源变为公共资源。 大学图书馆应当在国内公共图书馆足够多、能满足公众基本需求时再对公众开放。如此一来,在公众对图书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需要得到更专业的图书和其他学术资料时,才会找到大学图书馆。如此,方能对大学图书馆进行更好的利用。(出自:何威《大学图书馆对公众开放需谨慎》 中国青年报 2012032302版 http://zqb.cyol.com/html/2012-03/23/nw.D110000zgqnb_20120323_5-02.htm

2. 提供公众图书资源不是高校的直接功能,因此,现时不主张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
    

6亿多册高校图书与中国公众距离遥远,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有人指出,这是否也是高校的一种资源垄断行为,甚至是知识歧视?
  对于以上的说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专家陆士桢教授并不认同,她说:我国高校的三大功能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但是,服务社会的主要渠道是从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科学理论的研究来推动社会整体发展。提供公众图书资源并不是高校的直接功能。
  她说:我们可以提倡有条件的高校向公众开放图书馆。但是,不能因此认为,不向公众开放就是资源垄断或知识歧视。我们没有赋予高校图书馆服务公众的社会性功能,也没有提供实现这一功能的相关配置。
  当然,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陆教授说:首先,这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方便公众学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动信息流通、优化社会风气、推动社区和谐。另外,通过信息传输,可以加强公众和高校的互动,增强高校的影响力,对高校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也有很好的促进。(出自:《大学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新华网 2007-07-23 http://www.eol.cn/yan_lun_1868/20070723/t20070723_244710.shtml

 

第二种观点:主张大学图书馆向公众开放

 

3. 大学资源的公共属性和功能,加之一定的措施可以实行大学图书馆向公众开放。
    

我国知名大学,几乎都是公立学校,在满足教学研究需求之外,应该有更多资源实现社会共享。这是由大学资源的公共属性决定的,也是大学实现其文化传承和辐射作用的体现。之前很少开放,主要是对大学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资源强调不够、定位不准,也与高校越来越封闭的大环境有关。很多大学设有围墙,限制外人进出,连进校园都困难,何谈去图书馆自由阅览。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与整个高等教育资源的开放是分不开的。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一些大学图书馆,馆藏丰富,各具专业特色,其中不乏珍本善本,都属于全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实际上,很多藏书的平时利用率并不高。如果大学图书馆能够普遍开放,在高校集中的大城市,等于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公共图书馆,平均下来,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至于校外人员挤占本校师生资源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单独的公共阅览室、提供特色借阅服务、开放网络资源等办法,弥补物理空间的不足。在全社会阅读氛围不高、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大学图书馆开放,无疑给有更专业阅读需求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也提高了馆藏图书利用率,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要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让文化资源真正为老百姓所享受。这需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优质文化资源。而大量的高校图书馆、博物馆,就是现成的公共文化资源,因此,恢复其公共属性,及早向社会公众开放,是大势所趋。对此,主管部门不仅要提出希望,还要抓紧制定相关办法和规章,明确开放的时间表,以吸引更多人走进图书馆,分享高校的文化盛宴。(出自:《大学图书馆开放,当知难而行》新华每日电讯 2011112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1/23/c_122322801.htm

 

第三种观点:主张大学图书馆向公众有限开放

 

4. 图书资源不足、图书馆空间资源有限、版权问题存在,致使大学图书馆只能有限开放。  
瓶颈1:学生人均图书量捉襟见肘
  

不过,各大大学图书馆的关注普遍认为,大学图书馆应当适度、有限地向社会开放。  程焕文坦率地说,中大图书馆是研究性图书馆,主要为科研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理论上没有义务向社会开放
  根据教育部20022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改)》的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他认为,向全社会、所有普通市民开放,条件还未成熟。
  他介绍,大学图书馆向所有普通市民开放,意味着零门槛,持身份证就可借书。
  虽然号称零门槛,但身份验证是难免的一道程序,办证后才允许其进入,有些市民去过几次后嫌麻烦,就知难而退了。
  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空间资源都非常紧张。程焕文指出,全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最低藏书量的大学图书馆非常少。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重点大学图书馆学生人均图书要达到150册,中大藏书500万余册,位居全国大学前5位,但学生有5万人,生均图书量仅达标2/3。中大尚且如此,其他大学更是捉襟见肘。
  燕今伟补充道:真正对大学图书馆有需求的,不是普通市民,而是往届毕业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到图书馆复习考研。

瓶颈2:就连师生都座位不够用
  

除了书的数量不够,图书馆空间资源的有限,也是突出问题。程焕文透露,按照教育部30年前规定的标准,本科生图书馆面积需达2平方米/每名学生,硕士生需达3平方米/每名学生。这些年来,大学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的确在逐步增加,中大图书馆全国面积最大,馆舍总建筑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但这才刚刚达标。与此同时,中大图书馆的阅览座位却还不达标,按规定,每4人需配备1个座位,中大目前还差1000余个。
  生均面积和座位两项指标都达标的大学,全国仅有20~30所。程焕文无奈道。正因如此,大学占座一直是各所大学独特的风景线在学生、老师座位都不够的情况下向全社会开放,这是天方夜谭,果真如此的话,就乱套了。程焕文毫不掩饰他的真实观点。
  他介绍说,全世界的大学图书馆几乎都不主张向全社会开放,只有少数特例,比如,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但该校有其特殊性,它由市政府与大学共建,承担着部分公共图书馆的职能。而且,它地处偏远小镇,服务半径有限,因周边人口少,还能够承受。  

 “2000年中大珠海校区图书馆曾试水向社会开放,与圣何塞州立大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程焕文解释说,当时中大珠海校区图书馆能够开放,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离珠海市区有半小时的车程,愿意不辞辛劳赶去看书的市民都是真正爱书的人,数量有限。
  此外,当时珠海市图书馆还未建成,中大珠海校区图书馆发挥过渡作用。(出自:李华《大学图书馆只能有限开放?》广州日报 2012-08-28 A8版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8/28/content_1862924.htm
    

瓶颈3:版权问题成关键
    

笔者认为,至于免费开放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目前来讲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很多数字资源都是向供应商购买的,这些资源有版权,供应商出于利益考虑都设置了相应的访问权限和访问人数。如果100%对外开放,读者的规模量加大,势必会远远超出供应商向图书馆设定的访问人数的限制。如果要公众访问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这一问题,解决版权问题是关键。所以,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笔者认为大学图书馆还是实行有限开放为宜。

 

 

博士班 王英 供稿 齐思慧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