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教材反思 ――媒介批评视角
时间:2014-06-13 17:47:53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媒介化时代,教材的 iPad 化,似乎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据台湾《联合晚报》201222日报道,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在推动全美学校采用电子教科书,目标是到2017年让每个学生都有电子教科书。中国政府也不例外,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城市的一些职业学院和中小学也正在试点 iPad 教学,构建 “电子课堂”。



    iPad教材不是 “材料” 和 “容器”简单相结合,需要深入的研究和科学合理的设置,才能促进教育效用最优化和最大化发挥。这对iPad教材的出版提出了挑战。本文仅从媒介批评的视角,从融合文化、视像霸权、用户媒介素养三个方面对iPad教材进行反思。



融合文化亟需改善



    iPad教材,实现了教材教辅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教育上的“媒介融合”,这是一种符合媒介发展趋势、值得出版界和教育界深入探索的路径。



然而,教育上的媒介融合,不是媒介的简单融合,更不是信息的简单相加。实际上,这种媒介融合更需要一种融合文化来提升,这种电子教材形成的融合文化,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字与图像、技术与人文、地方与全球”的崭新的教育文化。正如媒介融合研究专家亨利・吉金斯所说:“融合文化的时代正在到来,人们对这一变化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在今天的媒介语境中,媒介融合所形成的融合文化还不完善,有商业化严重、低俗信息泛滥、娱乐信息铺天盖地、冗余信息堵塞信息通道等种种弊端。如果这样的融合文化没有很好地被思考,而进一步地移植到我们的教育产品当中,将贻害无穷。因此,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电子教材的出版。



视像霸权值得深思



    iPad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将平面的教材变成立体的教材,将静态的纸变成动态的影像,将简单的图文结合变成声光电的综合,图像会成为iPad教材的主体。视像霸权值得深思,视觉文化的许多研究已经表明,视觉图像的日益呈现,有利有弊,其弊端值得深思。



利:图像、视频、flash演示等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让枯燥的内容通过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来,也会有利于教材内容的接收和学习,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其以就业为导向,更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动”起来的数字教材,让教师在讲解有关操作的内容时更简单了,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弊:图像对文字的主导性压制,会造成图像的泛滥,更会造成师生理性思维的下降;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在想象力发展的阶段,图像的过多浏览,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更容易造成其想象力下降。同时,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对其身心成长的负面作用是相当大的,如自闭、精神不振、缺少爱心、责任感及对外界缺乏兴趣、信任等。更为重要的是,当电子教材的出版成为一种商业的冲动和谋利的绝佳途径时,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图像负面价值的认知更容易被有意地屏蔽,变成一种追求潮流的冲动。这些都需要引起充分的警惕,也需要学界深入的研究和评判。



用户媒介素养亟需提高



    电子课堂使教学向多媒体课堂转化。这一转变对学生和教师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Pad只是一个教学的工具,教师和学生要合理使用才能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因此,师生的媒介素养亟需提高。



    对学生而言,iPad所需的网络环境,易于被纷繁的信息所扰,而流连于信息的海洋忘记了最初的学习目的。同时,iPad电子屏对学生的视力也有一定的伤害,特别是对于视力未发育成熟的中小学生。因此,对学生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至为重要。



    对教师而言,简单操作iPad只是浅层的媒介素养,更为深层的是利用好iPad这一教学工具,能利用iPad进行备课和教学设计,使教学主动性更好地发挥。这同样需要教师提高媒介素养。



 



2013级出版发行学博士欧继花供稿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