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信息素养协会(ILA)经典活动(1)―― 武汉地区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
时间:2008-07-01 15:01:09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从2007年3月开始,武汉大学信息素养协会在指导老师信息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夏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国内首次针对信息素养的社会调研及数据采集活动――武汉地区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状况调研。随后《武汉地区高校信息素养现状调研报告》的撰写出炉,对于我国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和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与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来说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了解我国公民信息素养现状有助于国家制定相关发展政策。本次研究以华中地区研究生为着力点和突破口,率先在国内开展大规模公民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以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为我们了解国内信息素养现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为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标准和依据;
      二、推动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素养评测标准。国外成熟的信息素养评测标准是与其国民的高信息素养密切相关,由于国内国民信息素养的现状,直接引进必然会导致该评测标准的不可实施性,因此亟需适合我国国民信息素养的评测标准。
      三、本次调研成果还能够为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本次调查,通过真实的问卷数据,产出的调研分析结果为推动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提供可操作的参考评估标准,对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有很大的价值。
四、揭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提出提高当前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状况的针对性建议,探索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为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估提出事实参照。因此,对于信息素养能力恰当的评测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华中地区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十所高校11个学科类别的研究生群体,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群体。在调查之前我们进行了科学性检验来确定投放的问卷内容、人群对象的合理性。问卷调查回收的样本总量为3112。调查的高校研究生的学科基本上涵盖了学科大类列表中的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学科大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调查的高校在读研究生的年龄跨度从20岁到44岁。
      通过调研,我们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获得了宝贵数据的同时进行了深度数据的分析:
      (1)研究生信息素养总体状况,调查内容有对信息素养的了解,上网地点,每天上网时间,上网常做事宜以及对图书馆资源的满意程度。
      (2)高校研究生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情况,调查内容有经常利用的网络服务功能,从互联网获取的信息类别,最常用的互联网信息获取途径,对通过搜索引擎所获取信息的信任程度,获取信息搜索技巧与信息素养知识的途径,遇到信息搜索困难时的解决办法和对陌生领域的学术习惯。
      (3)高校研究生对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利用,调查内容有最常使用的外文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对各种信息源的评价,常用的搜索引擎及理由,检索信息的使用手段,对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等特性的评价标准以及对新信息的处理方法。
      (4)高校研究生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伦理、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状况。调查内容有对自己本地信息资源的保存和整理情况,查找备份资料的习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认同感,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对国家信息政策法规的了解熟悉程度,对信息立法工作的态度以及信息伦理意识和对盗版的看法。
      (5)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状况,调查内容有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满意程度,学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相关活动的参与度,网络接入方式等。
      武汉大学信息素养协会通过这次武汉地区高校信息素养的状况的调研以及后期的深度数据分析,将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良好的结合到一起,做到了“学为所用”,“学以致用”。总结这次调研,协会在调查国外信息素养研究状况和发达国家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实践情况,综合考虑目前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特点及经验,在揭示当前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高校研究生在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利用和信息伦理等方面呈现出的特征;以调查结果为支撑,面向国内高校当前素质教育实际,以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着眼于高校当前在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上经费、师资等投入的状况,探索目前高校教育模式对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发现制约我国高校研究生信息能力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针对现行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提出旨在改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高校信息素养平台建设的方案,将信息素养教育改革整合到高校教育改革的宏观体系中。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