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研究生素质拓展讲坛-黄长著研究员“我对治学和研究方法的一点认识”座谈会
时间:2009-11-16 10:12:21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11月14日上午10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黄长著老师莅临我院,讲授“我对治学和研究方法的一点认识”,我院等相关学院师生参与讲座。黄长著老师首先指出,治学方法或研究方法是研究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掌握正确的研究和治学方法。
    黄长著老师主要从九个大方面并结合自己在治学道路上的实例向大家传授其治学研究方法。第一,要对自己的研究发展方向一定要“心中有数”,制定近、中、远期的发展目标,并且对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并留有余地,而且一定是可以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第二,重视研究方向和选题,做研究一定要有研究基础,对研究领域有所爱好,要自己定研究主题;对于学生来说,要尽量尊重学生的学术爱好和专业特长;在大的学术环境下,发扬学术民主,培养学术爱好;其中,黄老师以钱钟书编著《管锥编》为例,向我们形象的讲述了兴趣爱好、无负担研究的重要性。第三,“不摆卡片不读书”的当代意义,虽然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学习研究的重要工具,但仍需及时、认真仔细地记录自己所看、所想,这将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思考有相当大的帮助和启发,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用平实的语言写作,切忌哗众取宠,乱造新名词;针对当前学术界出现的不良现象,黄老师提出了批评,认为文章写出来同行专家都看不懂,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文章;应该把创新的精力放在学问上,而不是在语言的所谓的独出心裁上;黄老师以自己多年前写文章的经历为例,向大家阐述科学的语言是不怕重复的,要一致统一。第五,写文章必须层次分明,不能“一锅粥”,围绕主题展开,不能绕了十万八千里,仍然言不及义;一定要先制定大纲,先交待自己所研究的内容,再直入主题,依次展开。第六,重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正确、科学的研究过程是研究开展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严谨的科学结论。第七,慎下结论与赵元任先生的“言有意,言无难”;做研究必须穷尽研究,才能得到“是”或“非”的结论;黄老师举“消除数字鸿沟”应为“缩小数字鸿沟”的例子来说明结论的得出要慎重,要符合当今的研究现实。第八,学风建设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学术规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引证的规范性,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切忌没有看过而乱引参考文献;实事求是的引用参考文献。第九,处理好六大关系。(1)大题目和小题目的关系,黄老师对比了我国与国外特别是欧洲、美国的学术差异,指出写文章要“雄狮搏兔”,大量调研,仔细研究。(2)质和量的关系。成果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质量越高越好,数量多且质量高最好。(3)成果和学术积累的关系,学术积累越充分,研究成果就越有厚重感,就越有价值。(4)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重要性。不能轻视应用对策研究的重要性,要做到理论指导实践。(5)单一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关系,多关注跨学科的研究和新的研究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6)学好外语和学术研究的关系。学好外语对交流和学术走出国门具有很大的帮助。最后黄老师以许国璋先生当年送给他的格言勉励大家:学习不止,探索不尽。
    此次座谈会吸引了众多老师、博士、硕士的参与,现场座无虚席。许多研究生都是站着聆听讲座。多个老师和学生就研究选题和博士学习等问题积极提问,黄老师特别针对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首先具有研究的冲动和欲望,对国内外文献熟悉 掌握,学术要严谨,注重实证研究。座谈会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院第十届研究生会主席团 胡吉明 供稿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