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业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时间:2010-04-06 15:43:37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2010年,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决胜阶段,将全面推进报刊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在这个关键时刻,报刊业改革究竟如何深入推进,成为众多报刊社当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报刊改革是一项不断推进的系统工程。此前,一些报刊社已经在体制改革、采编经营两分开、党报发行体制改革、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从今日起,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与本报共同开辟专栏《报刊改革进行时》,每周一期,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全面反映报刊出版体制改革不同领域、不同门类、不同环节的探索和经验。希望这些改革先行者的成功实践能够为业界拓宽思路,为下一步报刊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提供可资借鉴的操作方法。

      作为第一批被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开展报刊退出机制的试点省份,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9年,辽宁省首批共有12种报刊退出市场。


市场需要建立和完善报刊退出机制

      改革开放30年来,辽宁省报刊快速发展,出版质量不断提高,“两个效益”日益凸显。截至2008年年底,辽宁省共有报刊446种,其中报纸122种,期刊324种,报刊年总印数18.99亿份(册),年广告收入16.68亿元,从业人员11404人。但由于市场定位、自身经营管理等内部原因和报刊市场竞争等外部环境影响,个别报刊在出版内容、出版质量和经营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沈阳今报》市场定位不准,经营不善,截至2008年年底累计亏损4487万元;《中外服装》长期偏离办刊宗旨,出版质量低下,已不具备办刊条件等。同时,随着辽宁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地区和单位需要创办新报刊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建立和完善报刊退出机制,以盘活有限的出版资源,为实现报刊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势在必行。

坚持党委领导,加强部门配合

      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省作为试点地区后,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好。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十分关心重视这项工作,多次听取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副省长滕卫平先后两次听取专题汇报,对试点工作提出指导意见;省委宣传部将其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新闻出版战线管理的大事来抓,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多次协调有关市委和省直主管部门,并提出工作要求。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整个退出工作的进展随时向省里汇报,特别是工作到尾声时,省委召开常委会听取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审定相关政策草案。会议对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重点把握好几方面问题。优化配置、科学合理使用报刊资源;研究制定方案,明确标准、程序和要求,确保报刊退出工作依法、公开、公平进行,最终体现公正;研究相关政策,将落实主办单位责任,妥善做好人员安置工作作为最核心的问题,做实、做细;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稳步推进报刊退出工作;认真进行清产核资,从优安排退出人员补偿,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鉴于试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辽宁省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主办单位负责、确保稳定的工作要求。成立了辽宁省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4位领导同志任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有关同志组成,合署办公,负责试点日常工作。

      沈阳、大连、葫芦岛、抚顺等市的报刊退出工作均得到了市委领导的支持。基层党组织化解了大量的矛盾,解决了许多问题。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也因此杜绝了相互攀比的现象。

      省委支持,宣传部、新闻出版局紧密配合,人事、财政等各厅局的团结协作,保障了退出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报刊退出工作中,宣传部和新闻出版局从调研、论证、起草政策,与报刊社负责人谈话,密切配合,并肩战斗。退出工作还得到了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这其中包括政策制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和退出单位的配合。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为保证质量,体现报刊退出的导向性,在确定拟退出的报刊名单时,领导小组注重结构上的需要和地区分布,考虑到各报刊主管单位的承受能力,也考虑到实际需要,辽宁省的报刊退出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目的,以都市类和社会生活服务类报刊退出为主,同时兼顾报刊种类,优化结构,整合资源。

      同时,也将长期亏损、负债严重,市场生存能力弱化、发行量很少,存在严重出版隐患和国家报业发展规划要求调整的报刊列入其中,体现导向性、示范性。

      表面上是报刊退出,背后是人员安置、资产清算及处置等一系列问题的妥善处理。为确保报刊退出工作稳步实施、取得实效,试点工作伊始,领导小组确立了以下工作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报刊综合质量评估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社会稳定。

      报刊退出单位大多债务重,人员多且素质参差不齐,安置困难重重,容易引发矛盾。为确保工作平稳推进,领导小组将报刊退出单位的人员安置、资产处置等善后工作的政策制定作为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平稳推进的关键环节。将促和谐、以人为本贯穿始终,确保人员安置,确保零上访。

      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领导小组从实际出发,调整工作思路,制定标准与退出同步进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为尽快完成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把制定标准与实施报刊退出同步展开,将制定的标准在退出中检验,在退出中不断完善。研究制定了《关于报刊退出机制的若干规定》,规定中明确了辽宁省报刊退出标准、退出程序和退出工作要求,为试点工作提供制度保证。首先考虑市场竞争力弱、亏损严重的报刊退出市场;其次结合辽宁实际,优化报刊结构,整合资源,鼓励党委系统率先垂范,起带头作用,对符合退出条件的报刊自愿申请退出。

充分调研论证,注重统筹兼顾

     为全面、准确、翔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新闻出版局组织力量对全省报刊业发展的现状、布局、结构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根据近几年的年检数据,对全省446种报刊进行分类排队,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根据上一年度报刊年检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了74家报刊出版单位,采取问卷调查、现场核对等方式,对其出版规模、资产、人员、编制、经营等情况进行摸底确认。对拟退出的报刊逐个分析,筛选重点单位,进行了三次核实,按照《报刊出版质量指标评估体系》评估后提出拟退出报刊名单。

      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第一批拟退出的12种报刊。分别是:辽宁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的《辽宁农民报》、《市场与消费》,辽宁汽车贸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辽宁省装备集团主管的《辽宁汽车》,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沈阳今报》、《都市青年报》,大连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北方体育报》,大连出版社主办、大连市委宣传部主管的《中外服装》,中共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主管主办的《辽宁税专报》,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主办、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主管的《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抚顺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故事报》,葫芦岛电台主管主办的《葫芦岛广播电视报》,本溪日报社主管主办的《青年知识报》。

      在12种拟退出的报刊中,报纸占66.7%,都市类和社会生活服务类报纸占拟退出报纸的50%以上。这其中既有经营不善、长期亏损、负债严重的都市类报纸,如《沈阳今报》、《都市青年报》,也有市场生存能力弱化、发行量很少的专业类报纸,如《北方体育报》、《青年知识报》;既有发展空间狭小,经济效益逐年下滑,需要逐步调整结构的广播电视类报纸,如《葫芦岛广播电视报》,也有已不具备办刊条件,存在严重出版隐患的期刊,如《中外服装》、《市场与消费》等。

制定配套政策,明确责任主体

      改革必须有政策支撑,否则面临的问题就难以解决。诸如人员安置、待遇、编制等问题。特别是债务和资产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都必须进入到法律、行政管理层面。

      在重要阶段、对重要问题,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都亲自出马,衔接指导;在研究相关政策上,直接调度,亲自出面协调人事、编制、劳动社会保障。经过几轮研究,克服了重重阻力,最终拿出了符合国家政策、切合辽宁实际的政策措施,对稳定人心、处理遗留问题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推动了工作进展。

      辽宁省第一批拟退出的12种报刊,涉及安置人员242人,涉及人员安置补偿经费342.74万元,处理债务5250.2万元。

      工作启动伊始,辽宁就将妥善处理好人员安置等善后问题作为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领导小组先后3次召集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等职能部门反复研究推敲,制定善后工作相关政策。经多次征求有关市和拟退出报刊单位的意见,四易其稿,辽宁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新闻出版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实施报刊退出机制有关问题处理意见》(以下简称《处理意见》)。《处理意见》基本涵盖了报刊退出单位所遇到的问题,确立了谁主管主办谁负责,即报刊退出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是报刊退出后人员安置、资产清算等善后工作的责任主体的基本原则。对适用范围、机构编制及人员分流安置、报刊退出单位人员社会保障、资产清算及处置等作出规定,为做好报刊退出善后安置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做细做实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本次试点工作是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安保工作异常严峻。在退出工作实施过程中,人员安置永远是第一程序,其次才是财产清算。领导小组要求对人员的安置要详细、具体到每个人。退出的12种报刊,每个报刊社的每个人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为确保零上访,确保服从于社会稳定这个大原则,领导小组解决了很多难题。

      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先后多次与各市委宣传部、各市新闻出版局主要领导及省直有关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讲清建立报刊退出机制的重要意义,传达拟退出报刊意向,帮助协调解决报刊退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从推动报刊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好报刊退出单位的人员思想稳定、人员安置及资产处置等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表示充分理解与支持,均提出了自愿申请,对人员安置、资产清算等制定了善后工作预案,并落实到位,为试点工作平稳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退出的12种报刊中,有一家都市报亏损上千万元,这些投入和亏损如何消化?沈阳市委和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拿出200多万元解决资金投入和岗位安排等问题;大连某报与北京一家报社签了30年的协议,也有债权债务纠纷,这次也通过省委宣传部和当地政府的努力将问题消化在大连市。

      2009年7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下达《关于辽宁省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退出报刊的请示》批复后,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五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落实总署批复试点方案后相关工作,确保善后工作全部落实,不留死角。

      由于思想工作做得扎实、细致,在整个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的恶性事件,有个别同志写信反映问题的,也都及时得到很好解决。

构建科学报刊管理体系

      报刊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也是难度很大的工作,如何将一项管理措施常态化,变成有可遵循、可操作的工作?

      在报刊退出机制试点期间,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将报刊核验与报刊退出试点工作相结合,将试点期间制定的报刊退出标准在报刊年度核验工作中予以检验,对已不具备继续出版条件的报刊,通知主管主办单位依法履行注销登记手续;对年检予以缓检的报刊下发了“报刊整改通知单”,责令限期整改,结合2008年度报刊核验开展跟踪反馈,到期整改无明显效果的,上报新闻出版总署予以退出。此次报刊退出机制的实施,也给了其他报刊社不小的压力,使其他报刊社都有了危机感。那些做得不好的报刊社,主动要求整改,并要求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在结束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后,又有3种期刊因未通过年检退出市场,两种企业报因结构调整退出公开报纸序列,转为内部资料。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09出版硕士班 温宝转载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