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营上海世博 捕捉档案元素
――细数上海世博园各国场馆中的“珍档”
5月1日,2010上海世博园隆重开园。自此,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齐聚美丽的黄埔江畔,共同见证这一伟大的世界盛会。巧夺天工的场馆、灿烂夺目的文化、世界领先的科技、美轮美奂的城市、绚烂多姿的风情,这一切无不让让八方来客竖指赞叹。
如果你问参观者对上海世博会的印象,我相信答案一定仁者见仁。作为档案工作者,记者最深的感受莫过于“档案元素,让世博更精彩!”
作为向东道主国家乃至世界各地参观者展示的平台,各国场馆都免不了提及自己丰富的历史文化,档案与文物不可替代地共同承担了这一重任。
比如火热爆棚的中国馆,在“文明传承”部分向世界人民推荐了珍贵档案《清明上河图》的“动画版”,这一描绘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画面的巨幅画作,将历史生动再现,让人久久难忘。同时,展出的珍贵档案还有如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多景楼册》、赵佶的《千字文卷》、明朝时期的《本草纲目》等,充分体现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对历史传承起到的关键作用。
同样重视展现历史文化,将档案珍品作为“镇馆之宝”进行展示最多的是葡萄牙馆。该馆展示了第一本《葡汉词典》,是利玛窦与罗明坚于16世纪完成的手写本,现存于罗马耶稣会档案馆;《中国乾隆皇帝致葡萄牙国王唐・若泽一世的信》,此信是乾隆收到礼物后的感谢信,它巩固并加强了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信中还附了回礼清单,有丝绸、扇子、茶叶等;欧洲第一本专门关于中国风俗的葡萄牙语书籍《中国见闻录》;《光绪皇帝的友谊信》,信中写道“我们将葡萄牙与中国视为一家,不存在任何的敌意……”,这封信现藏于里斯本的托瑞・多通博国家档案馆。
另外,土耳其馆对比展示了中土两国古代的日历、由赫梯王国与埃及签订的最早的国际和平条约《卡叠什条约》。比利时作为欧盟建立的发起国之一,在馆内展示了1950年5月9日《舒曼宣言》签订仪式的图片档案,这个宣言的签订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开端,其他还有建立“欧洲经济联合体”的签约仪式照片等。德国馆将著名历史书籍的放大模型堆积起来,并提醒人们“保存记忆”。荷兰馆则将名画陈列在橱窗内供参观者观赏。
其他更多的场馆则是根据档案资料,将历史拍摄成宣传片向游人展示。比如西班牙馆用滚动屏幕不间断地展示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老照片,凸显了现代生活的巨大变化;澳大利亚馆的宣传片侧重介绍本国222年的现代历史演变进程;沙特阿拉伯馆用了两个大屏幕循环展示代表中沙友谊的两国领导人会见的照片;印度尼西亚馆陈列了郑和的雕像,并用文字说明“郑和的远航,将伊斯兰教带入印尼……”,表达了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各省区市馆,历史文化的展示成了大家的共识,照片展示、实物陈列、放映档案文献片等宣传形式被广泛采用。如上海馆用1.5万张由上海市民提供的有关上海城市变迁、建设成就、人文风貌的老照片,制作了名为“上海看不完的”超大像素墙;天津馆将“津门文化”电子照片投放在书本状模型上,并可手动翻页;新疆馆在门前展示的“羊皮卷”上,用电子技术绘制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图”……这一系列的创意让人叹为观止!
走遍了大部分场馆你会发现,虽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已渗入世博会各个环节,向人们描绘了现代文明的美好明天;但同时,纵情享受城市生活的人们也着实在本届世博会上感受到了“档案元素,让世博更精彩”的现实。
历史需要传承,文化亦已融入血液。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0年6月14日 总第2015期 第一版
09档案硕士班 陈划生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