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馆)
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馆)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它以人作为“图书(Living Book)”的方式出借。为用户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和自主交流环境,满足用户一站式服务的需求,鼓励合作、交流与参与,营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和密切联系,提供了更加具有亲和力的、人性化的服务。
Living Library的起源
Living Library起源于2000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罗斯基勒音乐节。2000年,“停止暴力”组织在罗斯基勒音乐节上,受到该音乐节导演雷夫・斯科的鼓励,采用“对话”的形式与来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出借了75本“真人图书(Living Book或Human Book)”,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正面评价。Living Library由此产生。
Living Library形式
在Living Library活动中,读者所借的“图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而是由人来充当,因此读者的“借书”行为变成了“借人(Living Book)”行为。图书馆请那些有特殊兴趣、信仰或经验的人担任“图书”,他们可以是退休教师、学生、残疾人、宗教人士、同性恋者、难民、社区工作者等等。他们在一个相对舒适、安全的环境中,通过切身经历、经验来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相互沟通、增强理解和消除偏见的目的。
Living Book
用于出借的“图书”要求标注其熟悉的领域,通过交谈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那些充当图书的人都是志愿者,没有报酬,以保证活动的客观性及观点、内容的公正性。对活动的主办者没有特殊规定,可以是音乐节、学校、公共图书馆、社区等。
Living Books的主要工作是供读者“阅读”,他们被读者选取后,进入“外借”状态。在此期间,读者的“阅读”行为是通过与Living Books交谈实现的Living Books要与完全陌生的读者交流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信仰、生活习惯等私人问题,回答读者对于该社会群体的疑问,交换彼此的看法等。外借期间Living Books必须处于诚实开放的状态,既不刻意夸大某些事实,也不能有所隐瞒。对于读者的提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在此过程中,Living Books若感到自己受到侮辱、谩骂等攻击性行为,可随时结束“阅读”过程。
Reader
任何勇于直视自我的人都可能成为Living Library的读者,没有任何人为的限制和阻碍。读者只需进行简单的登记并获得借阅证件之后,便可享受Living Library完全免费的服务。
Librarian
Living Library的馆员必须是训练有素的、拥有图书馆工作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不仅具有实际操作技能,还拥有足够的耐心处理复杂情况和棘手问题。馆员工作包括:向公众宣传Living Library的理念、发放借阅证件、告知读者须知、更新和维护馆藏目录、记录借阅历史、熟悉活动宗旨和流程以应对媒体采访、督促读者和Living Books填写评价表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馆员工作还包括独具特色的两个部分――读者选书辅导和自来候选Living Books的甄别。读者选书辅导是馆员工作的重要方面,对于那些没有明确阅读需求的读者,馆员要经过与其的交谈或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读者确定自己的认识误区,从而挑选适合“图书”。自来候选Living Books的甄别是指在活动开展期间,对于要求担当Living Books的候选者,馆员要根据自身的权限和活动的准则予以恰当处理。
Reading
读者在“阅读”期间,可以向Living Book提出任何属于其解答范围的问题,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等。读者每次只能借阅一本Living Book,每次借阅30―45分钟,可申请续借,可一组人共同阅读一本“图书”。在借阅期间,读者不得将Living Books带出Living Library的空间范围,不得逾期不还或转借他人。此外,读者必须保证Living Books的人身安全,保证归还时Living Books的“物理状态”与其被借出时相同。
读书、读人、读己,让你我共同分享!(转载于大连医科大学学科馆员博客,曾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