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图书馆博物馆服务面面观
时间:2011-02-25 20:37:53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日前,由我国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可谓兔年文化新气象的开端,意味着我国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管理和运营已走在世界前列。

    那么,在文化产业发达的法国、美国和日本,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如何运作的?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

  
法国:财政拨款不可少 各方资助来帮忙

  法国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国家图书馆等,不但是内涵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更是法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这与博物馆、图书馆的经营管理密不可分。

  在法国,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是向尽可能多的大众传播精神文明,因此大博物馆由政府出资经营,基本不存在经费紧张问题。比如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和卢浮宫,国家财政拨款分别占预算的80%和71%。

  其他大多数博物馆则仍然收取门票,只是票价相对于法国人均收入来讲较为低廉。法国18岁以下、欧盟成员国18至25岁青年、在职教师、残疾人均可免费参观博物馆,参观某些特殊展览和博物馆日常展品也可免费。

  与博物馆不同,法国的图书馆经营状况比较乐观。早在1945年,法国教育部就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成立了图书馆与阅读管理局,负责管理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各省外借图书馆和一些重要的公共图书馆。法国还有大学图书馆馆长联谊会、法国图书馆员协会等5个专业的图书馆事业组织,共同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在资金方面,政府向国家大学和省立图书馆提供80%到90%预算经费,并部分资助市立图书馆。除政府拨款外,法国图书馆还有其他几个主要经费来源:

  一、私人资助。一些文学和艺术事业的资助者以及企业都很乐意资助图书馆,因为既可以借助图书馆平台做一些宣传,又可以通过资助图书馆降低缴税税率。

  二、法国社区图书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但办理国家图书馆和一些专业图书馆的借书卡和阅读卡需要交少量费用。以法国国家图书馆为例,办理一天的阅读卡3.5欧元,年卡是80欧元,30岁以下学生和16到25岁的青年人年卡20欧元。

  三、有些图书馆经营网吧、咖啡吧,租借投影仪、复印机等设备,举办一些培训,也能获得一些经费。

  从法国的经验来看,政府财政支持必不可少,但是博物馆、图书馆事业的真正繁荣,需要专业人士和专业组织精诚合作。政府财政支持固然是提供“免费文化大餐”的根本保证,但是要让这“大餐”精美且持久,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和团体提供真正高品质的服务。

  
日本:图书馆大多免费  博物馆收费便宜

  日本把对不特定人群开放的图书馆统称为公共图书馆,其中大多数为地方政府治下的公立图书馆,也包括部分提供借阅服务的私立图书馆。截至2008年,日本共有3126家公共图书馆,藏书3.7473亿册。

  图书馆传统上以书籍、杂志、报纸等印刷品为主,近些年,录像带、CD、DVD等数码媒介也成为馆藏的重要部分。此外,许多图书馆提供互联网终端,成为社区信息交流点,当地政府的议会活动、新颁政令、社区通知等信息会即时张贴在图书馆及其网站上,有些图书馆还能提供收入申报表等公文。

  根据日本1950年制定的《图书馆法》,公立图书馆不得收取利用费,私立图书馆则无此限制。1963年,日本图书馆协会出台《中小城市公共图书馆运营报告》,提出把图书馆从提供阅览的教育场所转化为以出借图书为主体功能的教养普及型场所,推动了日本公共图书馆发展。

  伴随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更加旺盛,许多图书馆在社区市民活动场所和小学校等地设置分馆,更加贴近社区,贴近市民。目前,日本全部47个都道府县一级和大多数市町村一级地方都有公共图书馆,平均每10万人拥有2.21个图书馆。

  如何利用公共图书馆?以东京都涉谷区为例,区政府辖下共有11个区立图书馆,任何人无需任何证明就能在馆内阅览。任何在东京居住、工作或就学的人,只要提供合法身份证明就能办理借书证。

  与图书馆相比,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大多实行收费制,不过颇为便宜。东京国立博物馆门票600日元,不到一碗拉面价格。其中,大学生门票400日元,20人以上团体每人只需300日元,70岁以上老人、18岁以下未成年人、残疾人及其护理人士可免费参观。如果父母陪高中生以下的孩子来参观,父母也可享受部分优惠。每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9月第三个星期一的敬老日等,则为免费参观日。

  也有不少专业博物馆实行免费制,一些主要媒体每年还会与大美术馆、博物馆合作搞公益展览。如《朝日新闻》今年将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博物馆和美术馆举办“平山郁夫与文物保护展”、“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大师自画像展”、“笔墨精神中国书画世界展”等。

  
美国:最大公共图书馆  提供公益服务多

  美国芝加哥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建于1871年芝加哥大火之后。当时伦敦市民博戈斯提议英国资助芝加哥建造一个免费图书馆,以表达英国人民对芝加哥遭遇大火的同情。

  芝加哥公立图书馆于1873年正式向市民开放,其使命是:“我们欢迎并支持所有人终身阅读和学习。在共同努力下,我们通过书籍、活动和其他资源,为大家提供平等获得信息、思想和知识的机会。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拥有阅读、学习和探索的自由。”

  一个多世纪以来,芝加哥公立图书馆系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有76个分支图书馆,拥有最新书籍、杂志、网络数据库和免费无线上网电脑,提供多元化的免费公益服务。

  据统计,芝加哥每月有100万人去图书馆使用电脑、查阅书籍、借书和音像资料,或者参加图书馆举办的课程、节目、展览。2010年前11个月,芝加哥公立图书馆总共借出880万份书籍和音像制品。

  受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有不少芝加哥人遭遇公司裁员,其中很多人花大量时间在图书馆利用电脑找工作。为此,图书馆在电脑上设置专门区域为求职者提供服务,包括工作机会展示、怎样写简历、怎样面试等。同时,图书馆还举办各种免费讲座,教大家如何理财。


    芝加哥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委员长丹普司说:“尽管美国金融危机令很多城市不得不减少图书馆开支,但在市长戴利大力支持下,芝加哥公立图书馆能够继续为市民提供所需服务。我们非常感恩,因为芝加哥图书馆能够满足市民读书、学习和探索的自由和愿望。我们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在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芝加哥公立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各方赞助。芝加哥公立图书馆基金会是主要资助机构,成立24年来总共为芝加哥公立图书馆提供了4000万美元资助。


 

10级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班  陈琳 转载于新民晚报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