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8日,借上海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事长缪其浩先生作为嘉宾出席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主办的2011“春之声”竞争情报沙龙之机,戴侣红常务副秘书长将竞争情报分会首位理事长包昌火先生和中国航天707所原所长张典耀先生三位老前辈请到一起,在钱丰饭庄以茶代酒,笑而论道,在座的还有分会副秘书长陈峰博士、北京拓尔思(TRS)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林春雨副总裁和贺兆辉经理。
包老是我国情报研究方法论建设和竞争情报应用的主要倡导者,是我国竞争情报事业的奠基人,是竞争情报理论方法研究的领袖级大师。他主编了《情报研究方法论》、《竞争情报丛书》、《信息分析丛书》等专著,翻译出版《竞争情报应用战略―企业实战案例分析》等译著,主持“情报研究量化分析”、“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等大型项目。张所长则注重实践,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以竞争情报命名的咨询机构―“北京竞争情报咨询服务中心”,指导北京市竞争情报示范工程等竞争情报和竞争战略分析项目20多个。在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企业战略分析程序方法、竞争情报软件开发、将竞争情报方法用于为政府咨询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他领导的竞争情报团队开发的新一版“竞争战略分析系统”分析功能十分突出。缪馆长是我国竞争情报事业的奠基人,也是我国竞争情报事业发展的著名推动者,主持和完成多项情报研究、软科学项目、竞争情报咨询和市场研究项目,注重国际交流,在推动我国竞争情报界“请进来、走出去”过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缪馆长在美国、挪威、法国、瑞典、日本、克罗地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及国内召开的竞争情报国际会议或专题研讨会上作过报告,2009年获得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主席杰出贡献奖。
我们特将三位老前辈继2004年第十届年会相聚6年之后再相聚时碰撞产生的思想火花做了整理与大家共享,希望能给广大竞争情报工作者以信心、指导和启迪。
包昌火先生――
竞争情报引入中国已近20年,我认为它对中国情报界重大贡献之一在于:澄清了中国情报一词的科学含义,从理论上结束了把情报和信息混为一谈的混乱局面,让中国科技情报工作向Intelligence方向回归。而耳目、尖兵和参谋则是中国对Intelligence功能的恰当的描述。
竞争情报引入对中国情报界的重大贡献之二是让我们领略了美国军事情报和商业情报的风采。例如,它的以美国军事情报G2s/S2s体制及其以五环为特征的情报流程为基础,自成体系的竞争情报分析技术,独树一帜的人际情报网络建设和别开生面的反竞争情报技术,拓宽了我国情报机构的全环化视野,丰富了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实践,促进了我国科技和经济情报工作的发展,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在我国情报界居主导地位的泛信息化思潮。可谓功莫大焉!
我和张典耀所长、缪其浩馆长都是一辈子干情报工作的,但遗憾的是,现在回眸一瞥,细品起来,我国情报界从一开始就把中文情报与英文Information相对应,造成半个多世纪的困惑;并把信息学(Information Science)或者说图书信息学(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作为情报学(Intelligence Studies)来研究,与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争地盘,为他人做嫁衣裳,偏离了我国情报工作的社会实践,偏离了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活动,偏离了情报生产这一核心领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情报产业的发展,削弱了我国情报机构在国家和企业决策中的地位,这是我国情报学界的历史悲哀。本人曾多次提出过,中国科技情报工作(Sci.&Tech.Intelligence Work)和情报学(Intelligence Studies)研究的基本任务是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化,即将信息转化为用于科学决策的情报和谋略,而非知识的组织和传播,后者是图书馆学的世袭领地。因此重构情报学是摆在新世纪我国情报机构和情报从业者面前的光荣使命,而竞争情报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和经济情报工作,而非仅仅是企业情报工作而已,国家竞争情报、产业竞争情报和技术竞争情报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张典耀先生――
感谢竞争情报学会和托尔斯公司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高兴地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包昌火老理事长和缪其浩老馆长,竞争情报一直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很自然要对此杂谈一番。
我干了一辈子科技情报,但自上世纪90年代初接触竞争情报以来,却与它再也分不开了。我联合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做了一批竞争情报的项目,后又开发了分析软件,并多次参与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讲课,自今已是耄耋之年仍然对它关心不已。我自问乐此不疲的动力是什么呢,那就是20多年实践告诉我,竞争情报的确推动了传统的科技情报活动,向精深化、综合化和有效化的方向发展,它更能体现一个情报工作者的价值。
精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