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
时间:2011-12-11 19:11:17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初冬季节,“2011年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该项目旨在促进图书馆学博士生进行前沿性的学术探讨,为与会博士生营造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七家图书馆学博士点的师生,另外还有专门邀请的图书馆馆长和十家专业学术刊物的主编。本次会议主题为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学研究的新视野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教授主持会议。系副主任王子舟教授的欢迎词脱离了一般的俗套,他以读博士,靠三宝:读书、交流与思考为题,谈到图书馆学博士生是我国未来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图书馆事业的高级人才。大家现阶段的任务是从事学术研究,搞好学术研究要依靠三个法宝,那就是:读书、交流与思考。所谓读书,就是要在读博期间读上七八百本书,包括专业的非专业的、经典的通俗的、中国的外国的。所谓交流,就是有了学术见解要多与人交谈,参加读书会、学术论坛(不是形式化的、毫无实质内容的所谓学术会议)。读书是个体化的、私密性的,光读书不交流是不行的。所谓思考,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要时不时地琢磨、思量。读书所得、交流所得,经过思考才能融会贯通,为己所取用,而且不断思考也有助于将自己提出的理论打磨得精致而有光华。思考主要强调的是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我们的思想才能升华,变得深刻。有博客评论王子舟教授的欢迎辞虽然简短,但极为用心,是一篇相当好的励学小品文,特别能概括这次论坛的主旨和目的。在读博士学位期间(4~5年)要读上七八百本书,尽管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但也充分反映了教授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导。

    “学术责任是学术质量的内在因素,增强学术责任意识,是净化学术风气,提升学术水平,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推动力。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吴慰慈先生的主旨报告当代图书馆学人的学术责任就图书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要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要严谨治学,摒弃简单化;要重视理论创新;要更加关注应用研究;要关注方法论研究;重视跨领域或跨国的研究合作。他特别提到要密切关注世界图书馆学研究的主体(主要国家的重要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图书馆学研究,这些均引起与会者的关注。从报告中大家深深地体会到吴慰慈教授尽管已经年逾古稀,但他的报告依然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充分反映了老一辈专家对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研究的关怀和殷切希望。

    “论坛随之进入专家演讲板块,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肖希明教授作了关注基层图书馆的发展的演讲。他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基层图书馆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认为应该加强多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藏书要注意地方特色,社区、乡镇图书馆也要提供信息服务,如关于健康、文化、农业的信息等等。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为题发言。作为国家图书馆的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副理事长,他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多有研究,许多观念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他讲到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供给量还是严重不足;地域差距还很大,除了东部和中部、西部的差距以外,同一个省份内的差距也是惊人的。他还特别列举了江苏的苏州市各县与苏北一些县图书馆比较的例子。谈到总分馆建设,他认为要解决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问题。要在体制上创新,要立法以求得到制度上的保障。一个县图书馆完全由县财政支出是不合理的,要打破财政分灶吃饭的弊端。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的演讲题目是图书馆与阅读的未来。作为研究数字图书馆的知名专家,刘炜以上海为例认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已经(发挥)到了极限(顶到了天花板上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阅读、ipad 和手机阅读发展得很快,许多读书人又不到图书馆去了。他提出要把信息技术和图书馆工作结合起来,提供数字阅读,否则图书馆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今年暑期考察了美国数所大学图书馆,他在变化中的美国大学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演讲中提出,现在的美国大学图书馆已经是全新的图书馆了,甚至已经看不到(多少)书了,书和资源多在网上。大学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多用在数字资源上,特别是理工科大学图书馆95%以上的购书经费用于购买电子图书(资源)。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孙坦被业界称为青年才俊,他作了以数字图书馆互操作评论为题的发言。对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互操作的框架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思考。

    专家演讲结束之后是此次论坛的主体部分:博士生学术报告开场。共计有13位在读博士生的报告,其内容广泛,研究深入,充分体现了博士生的学术功底与实力。南开大学李延翰的图书馆员心理契约纬度的实证研究通过调查认为图书馆员对是否被尊重在心理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北京大学朱荀的美国慈善基金会支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持续性机制分析则对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与探讨,这对于研究公共图书馆如何多渠道得到经费支持有重要价值。来自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的武汉大学博士生申晓娟承担着文化部委托的研究课题,她的报告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思考认为应该加强设施网络和服务网络的建设、加强资源的保障能力、服务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南开大学周文杰的国内外图书馆情报学(LIS)研究现状比较研究利用知识图谱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信息服务、信息资源是国内外图书馆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除了图书馆宏观和新技术研究以外,有关人文与历史研究也占有一席之地。北京大学博士生周余姣的报告临文必敬,论古必恕”――读王重民的《校雠通义通解》,使我们领略了青年学子的学识,她将王重民的论学态度娓娓道来、重新展示,与听众产生共鸣。还有中山大学的欧阳菲的明代传奇目录研究都有很高的专业、人文水准。

 

11博士班 邢文明转载 赵月华编辑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d5480e010113hl.html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