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赫芬顿邮报》报道, 美国马里兰大学两项调查结果或将证实使用手机会使人变得自私。
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s Robert H. Smith School of Business )研究学者发现,当人们在使用或想象使用手机时,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可能会减弱。研究称,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研究将参与实验的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实验前使用过Facebook,另一组使用不能连接Facebook的手机。三分钟后,实验者被问及是否愿意做慈善机构志愿者,结果使用手机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低于之前直接浏览过Facebook的学生的积极性。
此前一份预先调查结果显示,当使用手机时,人们与其他人的联系感比使用Facebook时强;而此项研究显示使用手机后,人们的志愿感会变弱。因此 研究者就此两项研究结果作出推测,联系感程度与参与志愿活动意愿度之间相互关联。如:人们与周围人的联系越紧密时,越不愿意参与志愿活动。
该研究作者在一篇题为《手机使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的论文中写道:“手机可以直接让使用者和别人产生交流,从而满足了人类对于归属感的基本需求。”
该研究合著者,市场学教授罗斯丽娜•法拉诺(Rosellina Ferraro)表示,即使不使用手机也会引起这种效果。在另一研究中,实验首先要求两组参与者分别画出一幅电视或手机的图片,之后想象如何使用所画物 品。之后,在一项解决问题任务中,手机组的参与度比电视组低,尽管所有参与者都知道完成任务所得到的奖金会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该研究仍在进行中,因此研究结论并未被发表或被同行评阅。据马里兰大学校报《The Diamond》报道,随后该研究还会针对手机如何影响人们在不同社交场景中的行为另外进行试验,在此之前该研究不会发表成果。
法拉诺表示,接下来研究的方向之一或许是寻找是否存在其他活动,如与朋友在Skype聊天等,可以更好的激发自我社会实现感,从而使人的亲社会行为减弱。
智能手机使我们联系紧密,但也有研究表明,使用手机会影响我们的精神健康。例如,英国医学委员会BMC公共健康期刊的一篇文章指出,高频率使用手机与男性“睡眠失调和抑郁症症状”及女性抑郁症症状有关。一些公司也试图限制公司职员的手机使用时间,如大众汽车在下班后时间内会屏蔽一些员工黑莓手机的邮件。
11级情报学硕士 周芬 供稿 刘静编辑
转载自四月网 网址:http://tech.m4.cn/11526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