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两榜”可信吗?
记者对比“两榜”发现,在“武大版”排行榜中,榜首为北大,浙大位居“老三”;而在“武书连版”排行榜中,浙大位居榜首,北大、清华依次名列第二、第三。“两榜”中,武汉大学均稳居第七位。在“两榜”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浙江大学究竟该不该排名全国第一”。
早在2011年,武书连便在他领衔的“2011年大学排行榜”中,将浙大排在全国高校首位;而今,浙大第二次“蝉联”榜首,俨然已打破过去清华、北大长期双强峙立的局面,成为全国第一。此榜立即引起各界一片哗然:浙大居然一步登天?这榜可信吗?紧接着,网络舆论中开始出现“大学排行榜暗藏潜规划”的言论,各类排行榜的公信力受到史无前例的质疑。
在“武书连版”排行榜中,湖北其他高校的排名同样存在较大争议。例如,在省属院校中,长江大学排名第182位,竟超过一本部委属高校中南民族大学,成为二本院校中的“老大”;而在众考生心目中极具影响力的老牌省内名校武汉工程大学却排名第248位,湖北工业大学甚至仅排到第326位,这一结果让不少考生连呼“看不懂了”。
“武书连在进行排行评价时,只参考了院校各项参数总量,而未考虑人均占有量”,对这一排行结果,武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吴元欣教授昨晚笑着对记者说:我也看这些排行榜,但“看榜却不唯榜”。
回应
武书连:没有潜规则
对此种种质疑,武书连并未做过多反应,只在去年以一句“完全透明公开的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以及任何人都可以重复和检验的结果,使得《中国大学评价》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潜规则”来回应。
而他及其课题组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大学评价》是迄今唯一公开全部原始数据、唯一开放编制过程的大学排行榜,数据采集中,大量采用了教育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按同样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数学模型,重复和检验《中国大学评价》的结果。
邱均平:评价标准不一样
“评价的方式决定了结论”,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武大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邱均平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评价依据,主要只是统计高校各方面的总量数据,如师资、在校生数量,论文数等;而“武大版”的评价依据则在参考这些系数的同时,还引入了学校声誉度、国际影响力、国际水平等综合评价体系,两种评价体系间的差别,正是导致浙大在“两榜”排名中落差较大的原因。“浙大综合实力的确很强,但我们认为该校的影响力还不够获评全国第一。”邱均平说,他们的课题组在进行大学综合实力排名时,需要考虑很多很复杂的因素,比如同一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享受的公共资源,不应重复计算;在不同档次及影响力的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应在评价指标中分别占有相应的权重等。“至于学校声誉度指标,我们主要参考的是来自网络统计的数据。”邱均平说,这些网络数据主要是与学校学术活动、教学成果相关的信息总量。
背景
高校排行榜“百花竞放”
据了解,在国外,大学排行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目前各国排行榜却都产生了一个被公众普遍认可、相对权威的评价机构,而我国大学排行出现较晚,却显得“百花竞放”。
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排行榜有:1993年问世的“武书连版”《中国大学评价》、1999年问世的“网大版”大学排行榜、2003年问世的“中国校友会版”大学排行榜、2003年问世的“上交大版”世界大学排行榜和2004年问世的“武大版”大学排行榜。各排行榜虽在形式上基本与国外排行榜一致,但在各项评价指标与权重上却都有各自的评价体系。
专家
呼吁出台“官方版”
我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教育专家指出,对这类大学排行榜最需要的群体,当数每年的高考生及其家长们。在我国现有的高考制度下,绝大多数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难全面了解各高校的整体实力以及专业、科研等各方面真实水平,这种信息的严重不对称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各类排行榜争相出炉的“催化剂”,而“百花竞放”局面使得考生们无所适从。
他指出,近年来,各高校间的整体和局部差距迅速拉大,高校间也需要一个客观、公正、公开的参照,一种经官方规范、公众普遍认可的第三方评价的出现,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考生志愿填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主管部门应针对这一社会需求,及时出台相应的标准及管理规范,建立、建全排行榜的准入机制。
11情报胡瑾供稿 刘静编辑
, 转自: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02-22/36878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