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记我的首次投稿经历
时间:2012-03-26 09:00:04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近日不时耳闻部分同学对于迄今尚未发表论文的嗟叹与担忧,甚或有同学因投出的论文屡次遭拒而感到灰心丧气。鄙人不才,近日刚在《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第5期发表了生涯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图书标注系统的比较分   析》。回首往事,感慨颇深,在此特与大家共飨这艰难曲折、“千回百转”的投稿之路。

    从去年6月的初投,直至今年3月拙文的正式刊出,我的首次投稿走过了整整9个月的漫漫长路。度尽“劫波”,终于迎来成功。

    这篇文章缘于本人的本科同名学位论文。投稿前指导老师和我首先进行了大量删减,从洋洋近三万言锐减至八千余字。6月23日,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根据老师的指定,将此文投向了上海的《图书馆杂志》。

    核心期刊一般都实行严格的三审制:初审――复审――终审,必要时还需外审,故审稿周期较长。开始,此文一路“过关斩将”,到7月底进入了主编终审阶段。此时我满心欢喜,满心以为这次投稿能“一击命中”。然而很快我就挨了当头一棒:8月12日,主编回复邮件里的“不用,请继续赐稿”几个字一下一下地捶打着我的心灵。真是功亏一篑啊!

    在急躁情绪的支配下,我既未仔细了解期刊刊文主题,又未征求老师意见,而是自作主张地将此文再次投向了东北边陲的《图书馆建设》,以为这次必能马道成功。不过二十天后我就再遭重创,这次编辑部回绝得更加干脆:“本刊未设置此类栏目”。

    想想近三个月过去了,投稿毫无进展,我顿感万分沮丧。老师得知此文两次遭拒后,在安慰之余建议我投至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图书情报工作》。9月27日,我鼓足勇气,第三次投稿。心中自忖:事不过三,也许这次可以成功了。与第一次投稿进程类似,通过初审、复审、外审,至11月初此文再次进入主编终审阶段。尽管我心中泛起了一丝希翼,但仍担心会重蹈最后一刻被拒的覆辙。

    天气渐渐转寒。11月13日这天,一封邮件使我为之一振:“经评议有几点修改意见,请参照修改意见(或指出的问题)予以修改,并于两周内修回,以便文章能尽早安排发表”。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退修?如果编辑不满意,文章早就直接打回了,还用得着再次修改吗?看来发文有了一线曙光!再一细读修改意见,我更是长舒一口气(仅要求删掉一小段,并增加参考文献)。于是以最快速度改毕,我当晚即上传了修改稿,拭目以待此文是否最终能入主编的法眼。

    当月29日,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本文的版面费信息出现!紧接着次日文章状态就变成了“编辑加工”。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啊!此时的我,心潮澎湃,久难平静,酸甜苦辣一同涌上心头。成功了!终于成功了!其后不久,随着《录用通知》的寄到和《版权转让协议》的正式签订,此文的发表板上钉钉了。转年1月编辑部又寄来了作者校样,透过字里行间的修改和批注,编辑的敬业精神跃然纸上,着实令人尊敬。

    时光荏苒,不觉九月已逝。最终,在3月5日出版的《图书情报工作》56卷第5期上,拙文终于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并忝居要目之列。至此,本次投稿尘埃落定,画上了圆满句号。

    总之,通过亲身经历,鄙人想告诉大家,在专业期刊,尤其是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实属不易,需要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字斟句酌的行文,不厌其烦的修改、长期等待的耐心和不惧失败的勇气。但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决非遥不可及。“功到自然成”,只要大家在写作中付出了足够的心血,终会获得回报。鄙人总结了几点心得:在投稿前要通读各种专业期刊,了解刊文主题(编辑的口味),明确投稿方向,并依照期刊规定的论文格式进行修改,这样才能提高被录用的几率。投稿中要定期登录期刊的在线投稿平台,并勤于查验自己的邮箱,及时了解稿件的状态,第一时间捕获稿件被拒或录用的信息。被录用后也要多与编辑部联系,问清刊登期次、版面费、稿费、样刊寄送等事宜。最后还想忠告一句:亲,千万不要一稿多投哦,否则可能会被列入黑名单哦!

 

                                                                                            

11图书情报 庄晓 供稿 齐思慧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