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聚珞珈山
时间:2012-07-11 17:31:00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2012年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暑期学校”侧记

樊振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11级博士研究生) 

2012621627,来自全国40余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00余名学员来到武汉大学,尽管来自不同的地域,并且从事着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不同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但大家都怀揣着同一份梦想,那就是在这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办的“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暑期学校”中聆听专业领域内著名学者的教诲,与五湖四海的同道中人共同交流学习研究心得,为将来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做好准备。

应该说,这些学员都是幸运的,从全国70余所培养单位的700余名报名者中遴选而出,齐聚珞珈山,并有幸共同学习探讨图情档专业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专业前沿和业界动态。我是这群幸运儿中的幸运者,不仅在激烈的竞争中入选成为本期暑期学校学员,而且很荣幸作为学员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现在又很幸运地接受《信管研究生》暑期学校专刊的约稿。我想,我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些天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付诸笔端,和广大同学共同分享这段难得的“缘聚”。

 

6202105分,Z11次列车缓缓驶出北京西站开往武昌。我正准备休息的时候,乘务员找到我说有一对夫妇一起去武汉,但两人的铺位相隔两个车厢,希望我能与之调换一下铺位。当我到达要调换的铺位时,两位五十多岁的夫妇向我表示感谢,说他们的孩子在武汉大学读书,为了让孩子安心留在学校复习考研,他们特地赶往武汉去看望孩子,由于带的东西太多,两个人分开不方便。我安置好自己的行李,然后帮他们搬运行李,那位阿姨再三致谢,我脱口而出说了一句:“我也即将是武大的学生了,帮这点忙是应该的。”

回到铺位上,我久久不能平静,刚才这句脱口而出的心里话反复萦绕在脑际。是啊,一句不假思索的话已经印证了我要与武大结缘。回想起四五天前的一个下午,我去系里办事,遇见一位师弟迎面向我道贺,说看到网上公布我被今年武大的暑期学校录取了,他同时也为自己没能顺利入选流露出一丝遗憾。我看到北京大学仅有六位同学被录取的时候,确实在心底为自己能够被选上而庆幸。我对这次暑期学校怀有强烈的憧憬,一直非常希望能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去学习专业研究方法和掌握最新的研究工具,为自己将来在图书情报学科领域的研究积累更多的知识。

朦胧睡意间,我又想起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去武汉出差,利用闲暇去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参观。从东湖凌波门进入校园,当时正值金秋时节,火红的枫叶衬托了秋天的热烈,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浓浓的桂花香味之中,那种沁人心脾的浓郁让人如痴如醉。不同时期风格的建筑与所处的山峦和层林交相辉映,很多年轻人在湖边、草坪、山顶或是树下相聚,他们静静读书,亲密交谈,悠然小憩,更为这幅难得一见的秋景增添了无限的韵致。之前就听人说过武大校园是中国最美的校园,我想最早这样赞誉武大校园的人,肯定不仅仅因为它的山水草木,一定还因为这些生活其中的学子们所带来的朝气与精神。借这次暑期学校的机会有幸再访武大,尽管时节不同,相信一定也能收获同样的盛景,而且还能更深入的去感受那份融合之美。

 

从武昌站下车出站,乘坐564路公交车到达珞珈山站的时候,我已经是大汗淋漓了,武汉的暑热果然名不虚传,上午八九点钟就已经热到这个样子。我办理完报到手续,换下湿透的衣服,便与室友周佳贵同学聊起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我们两个都是图书情报类专业出身,但都未曾在武汉大学有过求学经历,佳贵曾就读于湘潭,我毕业于南开,一南一北,虽然都与武汉大学路途相隔甚远,但聊起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自1920韦棣华女士创办文华图专,到现在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历经90余年风雨征程,现已成为专业门类齐全、办学层次涵盖本、硕、博、博士后流动站的大型学院,成为我国图情档教学科研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军单位。我们粗略计算了一下,目前全国图书馆情报学与档案管理研究生培养单位,几乎都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培养的人才执教。我们从韦棣华、沈祖荣等老前辈聊到彭斐章等当代大师,从马费成、陈传夫等当代著名学者,再聊到当今学院的一大批青年才俊,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所培养的在学术领域闪耀的群星都由衷的敬仰。

今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办首届“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暑期学校”,对于提高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促进本领域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期暑期学校面向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培养单位,提供完全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并且向武汉地区以外的正式录取学员提供交通和食宿补贴,这些都进一步体现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对这个领域的使命和担当。

 

622上午,200余名“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一起参加了开学典礼,武汉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第一报告厅的典礼现场座无虚席。

开学典礼主席台上就座的嘉宾,除了有为本期暑期学校给予大力支持的武汉大学校领导和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以外,有在学界拥有崇高威望和盛誉的彭斐章先生,有当今著名的专家学者黄长著研究员、马费成教授、陈传夫教授,还有从海外远道而来的美国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院长Harry Bruce教授、美国雪城大学信息学院秦健副教授等。面对众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座的同学们都心潮澎湃,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彭斐章先生在讲话中借用当年毛主席接见苏联留学博士生时提到的“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这句话,用来表达对暑期学校学员的殷殷期望和亲切勉励,激励大家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未来的发展不懈努力,更是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随后五天的专题报告、课程讲授和小组讨论中,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海内外的14位专家学者带来的精彩报告和来自武汉大学的5位青年才俊带来的两场专题讨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风格各异,各有侧重,足以让在场的每一位学员都能感受到我们这个学科领域的巨大感染力。

Harry Bruce教授关于iSchool的报告让我们对iSchool这一超越国界的学术交流合作现象有了深入地了解;黄长著研究员结合自身多年的学习科研经历向大家所作的报告,对我们这些初涉学术领域的年轻人而言,在如何恪守学术道德和提高科研素养方面,提供了很多警示。秦健教授关于问卷调查法及调研过程中的伦理问题讲座,对如何实施问卷调研提供了很多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导;周和平馆长关于图书馆事业动态的报告,向我们描绘了我国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和当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些现实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马费成教授以“图书情报研究方法的外来文化”为题的报告,系统地介绍了将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引入图书情报的研究,系统综述法、案例研究法、纵向研究法、关键事件技术、实证研究法、生活史法等研究方法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学科的研究视野;程焕文教授以其鲜明的“竹帛斋主”语言风格向大家做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历史观和世界观的报告,形式轻松,内容充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张晓林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卓越设计的规范,以鲜活生动的例子向大家展示卓越设计的整个流程;张李义教授“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处理工具与方法”的讲座循序渐进,更是以大家熟悉的的案例展示了目前大数据信息处理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贺德方所长对“基于事实数据的科技政策研究”作了系统讲解,对于基于事实数据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情报学优势服务于科技政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周庆山教授从传播学理论方法入手,通过历史回顾、现状剖析和未来展望,分析了传播学理论方法对图书情报的影响及二者的互动关系;孙建军教授和曹树金教授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学术研究范型和实证研究方法,内容具体,表述细致,对现场的各位学员起到了良好的学术引导作用;高平教授关于IT Business Model的介绍,内容翔实,条理清晰,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很好地展示了出来;陈传夫教授作为此次暑期学校的主办方负责人,也在毕业典礼之前向各位学员做了一场关于研究设计的专题讲座,对研究生博士生论文的撰写,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此外,两场主题讨论课分别邀请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刘萍、姜婷婷、周力虹、徐丽芳、吴丹等青年才俊,分别向大家汇报各自关于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相关成果,并与在座的同学自由交流,对众多学员有很大的启发。

 

为期一周的暑期学校在617日圆满落下帷幕。我们领取结业证书的那一刻,我们留下合影的那一刻,我们挥手作别的那一刻,心中情不自禁地泛起阵阵难以割舍的情感。那一本学员手册也成了我们共同珍藏的永恒记忆,那上面有一串串熟悉的姓名,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实体意义的暑期学校已经结束,这种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新的开始。在各班班主任的积极倡议和配合之下,本次暑期学校的QQ群和微博很快开通,学员们通过这些虚拟空间继续沟通交流科研体会,共享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和方法工具,并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友情。这些都是本次暑期学校的延伸,也是我们的“缘续”的平台。

我认为,陈传夫教授在开学典礼上对本期暑期学校提出的“四个期望”目标实现了,这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基地,更是学科创新的推进器以及学科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我也相信,我们每一位学员都会从本期暑期学校有所收获,充分利用暑期学校搭建的这个平台,在今后的学习、科研活动中加强交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学科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想再次向本期暑期学校的举办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致以诚挚的谢意,向每一位授课教师表示真诚的敬意,也向为筹备和实施本期暑期学校的各位领导、班主任、班长、联络人以及众多志愿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角色,我们都无法取得本期暑期学校的圆满成功!这次短暂的“缘聚”成就了我们的友谊,期待着我们的交流更加深广,期待着我们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取得更加优秀的成果,期待着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技信息技术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赵婧同学的大力协助,在此深表谢意!)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