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新坐标
时间:2013-12-17 13:39:18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本文根据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财政部中央文资办副主任高书生在第六届广电行业趋势年会暨第二届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年会上的发言整理。

    

     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我想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就用“增速高位趋缓”这个词来概括;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以及现在原因的分析;三是下一步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坐标。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我想用几个表来表达。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说是刚刚起步,从统计的角度来讲,我们是在2004年第一次有了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2004年到现在为止,这些统计数据都已经有了,从这张表里大家可以看得出来,2004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是3102亿元,2012年已经达到了18070亿元,这是文化产业发展将近10年的时间,增加值的规模不断扩大,从三千多亿元一直增加到八千多亿元,幅度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我们来看文化服务业,应该就是我们说的内容生产部分。2004年的时候文化服务在整个增加值当中只占40%,到了2010年就超过了50%,达到了53.7%,2011年达到了55.9%,去年是53.2%,也就是说在文化产业增加值当中一半以上是文化服务业的贡献。这张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年均增长速度,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数据:从2004年有文化产业统计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2004-2008年是28%,2008-2010年是24%,2011年是将近22%,到了2012年是16.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做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当时提出这个观点以后有些人还提出了疑问,现在没有数据证明是逆势上扬,只是有很多的个案,比如美国的好莱坞应该是在1929-1933年大危机的背景下不断兴起,我们国家从2008年开始电影的票房收入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2008-2010年的数据出来以后基本上就证明了这样一种判断是有依据的。2008-2010年期间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幅度是24.19%,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将近1倍,同期的GDP增长速度只有12.6%,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4.19%,所以说文化产业确实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呈现一种逆势上扬的趋势。从2012年也就是从去年开始,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虽然还是两位数,但是已经低于20%,只有16.5%,当然,这跟整个经济发展有关系,比如GDP增长速度从17.96%降到了9.7%,这是按照现价来算的,但是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降到了20%以下,所以我们觉得是一种高位趋缓的现象。


  这是不是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应该说这种趋势要等到2013年的数据出来之后才能进一步判断,但是我们从业内研究的趋势上来讲,这种现象是值得格外重视的,为什么一直是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了2012年降到了20%以下值得去深思。从我个人对于文化产业的观察来讲,我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确实是遇到了坎儿,文化产业本身发展的短板已经在2012年出现了,这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高位趋缓的一个内在的原因。这个短板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产业链不完整。大产业发展当中产业链不完整的问题非常突出,这里有三种矛盾现象:一是有企业没产业。所谓的产业是企业的集合体,为什么会有企业没产业呢?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找到盈利模式,最典型的代表是动漫企业。二是有产业没链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天我们的主题有线电视网络收入结构单一没有链条。三是有链条都很短。最典型的是电影和出版,电影就是三个环节:制作、发行、放映,出版就是编印发。所以产业链的不完整是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的表现之一。


  其次是产业集中度不高,表现在企业来讲就是市场占有率很低,低到什么程度?我举两个例子:中国的出版业当中大头是教材,几乎占到了60%左右,剩下40%是一般图书,就是我们平时在书店里面看到的一般图书。一般图书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应该是中国出版集团,因为集中了全中国最古老的,或者最有品牌价值的老的出版社,像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人民文学等等,它的市场占有率是6%左右,排在第二位的市场占有率出版业在一般图书里只有3%左右。在影视界里这个问题也非常突出,比如电视剧的制作,包括现在有些上市公司市场占有率也就是1%-2%,这是华策并购之后有望达到10%,但是市场占有率确实是这个行业当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市场占有率低必然就是企业弱小。


  还有就是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地区封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问题,因为过去的文化资源都是按照行政方式配置,按照行政区划、行政级次配置。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出来了,现在各地的文化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非常严重,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看一看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或者文化规划,这一点就非常明显,基本上都一样,中央说什么地方说什么,因为这是过去计划经济遗留的。出版发行业、演艺业、动漫业、影视制作基本上都是这种问题。产业的同构化就必然导致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所以现在跨地域经营在大多数的文化企业是很难做到的,为什么?地区封锁。从行业壁垒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实际上行政上被划成三块: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行政分业,导致我们的文化企业基本上都是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有,但是很少。这是我们现象文化产业发展当中一个非常短的板,如果我们放眼世界,国际上大的文化企业无一不是混业经营,只不过是突出某一个方面,所以下一步的发展可能要在突破文化的产业分业,实现混业经营方面迈出很大的步伐。


  下一步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如果用一个术语来表述的话,我觉得应该找到一个新的坐标,这个新的坐标既包括纵坐标也包括横坐标。


  首先来看一下坐标横向的问题,一定要推动文化产业和国民经营体系的融合,现在文化产业要和国民经济体系紧密地融合起来,就是在高层次上实现融合。这种融合形象地说应该是架起一座高架桥,而且是双向的,这种双向的高架桥从一个方向上来看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体系的支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文化装备制造业,一个就是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业,这两大领域都是现在说的工信部的范畴。文化装备制造业一个是包括软件,一个是包括硬件,硬件里面又包括了广电的设备电影机械、印刷设备、舞台设备,还有一些材料。文化装备制造业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当中,这是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国民经济的深度融合的具体表现,也是为了实现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一种具体形式或者切入点。当我们把文化装备制造单理出来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现在的文化装备制造基本上被国外所垄断,国产化程度非常低,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一定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当然,我们不会指望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对国民经济体系有多大的拉动作用,但至少是文化产业发展越快对于装备的需求越大,能够拉动国民经济一定的增长。另外就是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体系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性文化服务业对于国民经济体系的推动作用,二是文化内容制造业。下一步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我们生产最终产品以外还会去生产大量的中间产品,这个中间产品就是现在最时髦的词,叫做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不能空洞化,它是以设计为核心,如果脱离了设计,这个创意就是一种口号。现在大家都在提制造业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靠什么?最终还是要靠创意,创意的背后是什么?还是文化。文化创意对于制造业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品牌价值。二是有利于提升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这是生产性文化服务业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目前来讲,我们的生产性文化服务业主要包括了三大块:一是广告服务,就是做广告内容的,二是建筑设计,三是专业设计,包括了工艺设计和时尚设计等等9个门类,将来设计方面是要大力发展的。


  从纵向上来讲,现在要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特别需要在文化企业的战略布局上做文章,说白了就是要推动骨干文化企业的培育。这种文化企业的战略布局应该重点从引导、引领和引擎三个方面去做。引领主要是在成熟的电影、出版、演艺行业当中选出一批文化企业能够尽快成长、引领这个产业的发展。引导主要是在成长性的行业当中,包括动漫、数字文化和电影院线、演出院线等等,这是特别需要国有资本去引导的。引擎一定是在关键领域当中体现一种综合性、战略性,特别是在文化经验再造方面能够起到一种示范的作用,因此我们就把有线电视网络看作一个引擎,为什么是引擎呢?是因为这个火车可以拉无数的车厢,只要它的发动机一发动,整个文化产业就要有相当多的企业都跟着它转,这才叫引擎。曾会长说能不能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定位,我认为这个定位是蛮高的。


  下一步可能要在打通产业链上做文章,怎么能够让有线电视网络打通产业链?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内容,有线电视网络一定要做内容集成商。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当中不仅把有线电视网络写进了规划当中,更重要的是提了一句话“跨部门集成整合文化产品、文化资源、文化服务”,下一步的发展有可能是形成电视博物馆、电视图书馆、电视报刊、电视剧院、互动教育等等,这个想像空间是非常大的。记得2009年曾经接到过一个观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一定要差异化发展,这种差异化发展的支撑是什么?就是背后的、海量的、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文化消费的终端已经是数字化了,但是我们文化的创作、生产,包括传播没有完全数字化。现在国家《十二五文化规划》当中专门提出一个工程,就是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就是要从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传播各个环节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这项工作我们过去已经做过,包括对博物馆当中的一些藏品进行数字化,包括对图书馆过去的一些藏书进行数字化,下一步我们要用这些数字化的成果来提供给我们的生产厂家,制造出满足不同消费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要进入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然后凭借网络公司连接千家万户的优势能够把这些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另一个方面就是结算支付平台。我对广电系统不是特别了解,2010年我知道有一个数字电视金卡之后我自己感觉非常兴奋,因为现在有线电视网络的一个短腿就是没有结算支付平台,这张网是废网,只能依托于别人。有了这样一个数字电视金卡,而且是纳入国家金卡项目当中,别的已经做完了,唯独这个卡没有做完,我实在是觉得可惜,而且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是要把数字变成文化消费金卡,这个范围就更大了,现在整个文化消费如果从消费额上来讲,光是文化服务方面增加值就是将近1万亿,倒算过来应该是4-5万亿,我们的卡要是支付10%的话,我们一定要解决这样一个短腿的问题,使得我们数字电视金卡能够尽快地做起来,然后把它变成一个文化消费卡。北京今年做文化消费井应该说反响还是不错的,如果我们有了文化消费金卡,文化消费数字化建设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2012级博士生郝婷     本文转自http://www.paper.com.cn/news/daynews/2013/131216092245540474.htm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