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科学时代
时间:2015-05-15 09:06:15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计量单元在深入,研究单元也当深入。

1科学研究的过程明确可分离

一首好歌,姑且将其分为谱曲和作词两个部分,可以由单个音乐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由作曲家和作词家两个音乐人共同完成,现实中,作曲家、作词家合作创作要占主导,这是进一步分工的例子。

科学研究存在相似的情形,有些科学家擅长思考,发现既有的不足,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但是具体实现,会羁绊他们思维的活跃程度;另一些科学家,不想整天把时间浪费在看文献里,他们擅长实现看起来很酷的想法,或者说,擅长甄别很酷的想法,并且有实现它们的技术、勇气和条件。若将前者比作作曲家,后者比作作词家,将这两个环节分离,合作创作的效率会高很多,这是研究单元进一步划分的例子。

科学研究,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实际上具备更多可以明确划分的步骤。

2科学研究的讳莫如深VS.卖力展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科学界,最终成果发表之前,同行之间对研究细节讳莫如深,因为存在竞争关系,存在未来知识产权排他性的问题;而一旦最终成果发表以后,科学家是那样希望同行引用或者使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致于使用各种手段来宣传和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因为科学界是共享知识的,并且一名科学家的成果被使用得越多,越能给他带来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

可是,整个漫长的研究过程,科学家除了和自己团队进行深入交流外,很少与外界科学家做推心置腹的交流,所谓科学合作,其实效率非常低下。

相信科学家会有这样的体验:绝大多数论文是冗长的。即是说,将其核心要素拿出来,其实用一两页纸就能说得明白。出于学术论文篇幅的要求,或者学术论文结构完整的需要,论文被拉得很长,这既浪费作者的时间,也浪费读者的时间。

相信科学家会有这样的体验:他做的正是我三年前想做而没精力做的。即是说,在阅读时思考的火花很多,但是受实现成本局限,最终做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一方面,另外的科学家需要阅读同样多的文献,来获取相同的灵感,发现相同的问题;另一方面,已经发现问题,或者该灵感的科学家,又不愿意将没有实现的想法公之于众,即使可能最后都没有精力去实现。这既浪费这个科学家的时间,也浪费那个科学家的时间。

究其原因,是因为科学界仅对最终成果进行认可,是所谓第一正式发表即为第一发现人的知识产权归属的设定。

3科学研究活动的分解与真正的大科学时代

在网络时代,我们有条件实现更高效率的科学合作,以提高科学研究的生产力,并且这种提高将是革命性的。

上述困境的出路,或者说科学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定是,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流程,做进一步地分工,让科学家都专注自己擅长的部分,可以是提出问题、可以实验设计、可以是数据分析、可以是结论推导。

我们必须对上述更细层次的科研活动,给予科学合理的认可!其内在机理是,将科学研究活动分解,以实现精细化操作。

我们必须实现上述分解,才能让全世界的科学家走出“手工作坊式”的研究路子,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大科学时代!即,全世界的科学家,能够实现有效的合作。

科学研究活动的分解,当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它会导致出版模式的变革、科学交流模式的变革,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众多变革。

但是,它是会发生的。

以上是从事替代计量研究时想到的。论文不是计量的最小单元,论文同样不该是研究的最小单元。科学研究活动的分解是必然的,对更细层次科学活动的认可也是必然的。

 

13博班余厚强供稿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1629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