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机构知识库学术研讨会回顾
时间:2016-10-31 13:02:00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机构知识库(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IR) 是收集、存放由某个或多个学术机构(大学、研究所、图书馆、博物馆等) 专家、教授、学生创造的、可供机构内外用户共享的学术文献的数据库,是助力开放获取政策实施的一种机制。 从2013年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机构知识库推进工作组分别在昆明、厦门、上海举办“中国机构知识库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图书馆领导、图书馆员以及众多机构知识库的管理者和开发人员参会。2016年9月21-22日,第四届中国机构知识库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成功举办,会议主题为“机构知识库的丰富功能及拓展应用”,包括26场次演讲、四个互动交流论坛环节,以及多个交流与发布活动。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聆听了国内外专家精彩的报告,收获颇丰。

  本次会议共设5个主题,分别是:全球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发展趋势、区域性机构知识库发展态势、科学数据与机构知识库、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中国机构知识库发展建议。以下主要回顾本人感兴趣的两个主题。

  第一,全球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黄向阳介绍了开放科学的趋势,分析了开放科学带来的挑战,强调机构知识库是开放科学中的重要知识服务基础设施,呼吁中国学术机构知识库联合起来,建立中国机构知识库网络。国际开放知识库联盟(COAR)秘书长Kathleen Shearer认为应“充分发挥机构知识库全球网络积极改变学术交流的杠杆作用”,通过战略合作、数据交换、标准化等路径实现IR联盟。国际电子图书馆联盟(EIFL)开放获取负责人Iryna Kuchma对从可视化、价值创造、开放科研数据3方面阐述了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的未来。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arXiv负责人Jim Entwood介绍了arXiv.org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提出可以通过规范的提交审查工作流、透明化和科学共同体来提升arXiv.org的质量控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ChinaXiv项目负责人张智雄介绍了为什么我们需要预印本平台以及怎样运营ChinaXiv ,并介绍了一些优秀的案例。来自德国比菲尔德大学图书馆的BASE项目负责人Friedrich Summann回顾了比菲尔德学术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以及全球开放获取资源图,并表达了将更多的中国机构知识库吸纳进BASE系统的愿望。

  第二,科学数据与机构知识库。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科技信息政策研究咨询与服务中心执行副主任顾立平提出数据馆员能够使开放科学政策落地成真,并介绍了中国数据馆员社群的经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张海明介绍了在数据出版上的探索和实践成果,介绍了中科院期刊平台的数据机构库和期刊互联网发展模式。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屈宝强介绍了我国参考文献的科学数据引用标准,探讨了怎样从科学数据引用的视角建设IR。北京大学图书馆韦成府介绍了IR和CRIS的有机融合,以及其在科研管理流程中的核心价值。

  此外,本次会议还有一个重要的议程,即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宣布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联盟(CHAIR)成立,标志着我国机构知识库踏上联盟的新台阶。该联盟最初是由CALIS发起,成立之初成员包括16家高校图书馆,包括武汉大学图书馆。

  通过此次会议的学习,本人主要有两点感悟。一是机构知识库作为开放科学中的重要知识服务基础设施,需要实现联合发展,建立机构知识库网络,促进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二是在大数据时代,科研数据的价值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将科研数据纳入机构知识库的收录范畴,有利于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