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过招,怎么胜?
时间:2011-05-30 11:06:32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60万人,比上年增加近30万,创下历史新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用“依然严峻”说明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不在投简历的路上,就在去面试的路上。”武大毕业生ross325在微博中写道,他急盼就业的心情可见一斑。

在求职者眼中,“工作,还是工作,是个问题”。三位本科毕业生:经济与管理学院任翔、国际软件学院徐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倪蓓蓓,在这场职场考试中,面对众多考生的激烈竞争,都出色地取得了“A”的好成绩,拿到心仪的offer,赢在职场的起跑线。

做有准备之人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拿到宝洁offer的徐磊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他认为,大四无论是出国、读研、或者是工作,其实都是一个输出的结果,而之前的三年才是大学的关键,这三年的输入决定了大四的高度。

他的输入期就是准备期,有很强的计划性。大学四年,他规划清晰:大一,熟悉、尝试,确定自己的合理定位;大二,依旧在多个领域做尝试,但已明确很多,结束时决定准备找工作。大三,开始找工作,查漏补缺,希望完全超越自己理想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在大四招聘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四,确定目标岗位,认真准备面试。

规划之外,他更多的是积极地、踏踏实实做事,“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他认真学习,多次获得奖学金;组织或参加百度全国大学生职商大赛、湖北省“赢在起点”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成绩不俗;积极参与“易居―基于UPnP网络家电控制系统”、“A-Ctrl 手机智能家居系统”等科研项目锻炼自己。

倪蓓蓓一直想考研,到大三时终于决定找工作。虽然她的准备起步晚,但她不服输,通过高强度的实习来增加就业砝码。

面对腾讯实习第一轮面试就被刷,她退而求其次,在网上搜罗武汉本地比较好的医药企业,如马应龙、九芝堂等,给这些企业挨个打电话,表明实习意愿。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第一份实习工作:在一个特别小的企业里推销保健品、做健康咨询。她坦言,每天和大专生一起工作,心理落差很大,但她还是坚持了大概20天,继而又到拜耳实习,做医药代表。这段经历,让她感触颇深,“起点低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坚持。” 进入大四后,她把这份韧性放在了找工作上,投了200多份简历,面试的企业近50家,拿到了6家非常不错的offer,最终签约IBM。  

心态决定命运

“最终决定一个人可以走多远的不是他曾经做过什么、现在会做什么,而是他的心态。”回首求职历程,徐磊总结道。他认为,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的心态和品质,是今后成功成才的基础。

任翔求职的最大体会是心态。因为此前一直准备出国,恰好遇到全国各大银行在武汉大学的宣讲会,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没想到居然通过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招聘。“虽然竞争对手中牛人很多,但我的心态比较从容,得失心不重,这也许是我胜出的一个因素。”在采访中,任翔多次强调“心态很重要”。她坦承,自己也投了数不清的简历,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后,才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任翔这种“如果不能通过招聘的话,就继续准备出国”的从容心态,使她在找工作时,依然不放松英语学习。“英语非常重要,我大二大三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英语。”而英语贯穿于建行总行面试的全过程。宣讲会后的初试,面试官只问了两个问题:出生年月和六级分数;笔试考了英语阅读,最后一轮面试要求用五分钟即兴英语演讲……一路走来,除了好的心态,任翔过硬的英语能力功不可没。

倪蓓蓓实习时不服输、不断进取的心态,最终助她梦圆IBM。她认为,在求职时,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潜在机会,就像采购一样,“你只有扩大搜索范围,才最有可能找到更好的。”

选择是一门艺术

出国,还是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工作,任翔自称抉择的过程不算纠结。“出国是为了提高能力,为将来回国就业增加筹码。”所以,当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offer摆在面前时,任翔感觉到人生理想提前实现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就业。

如果说,任翔的选择直抵内心简单明了,徐磊的选择则是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明智的选择来自准确、科学的自我定位。为了回答“我到底适合做什么”这个问题,徐磊下了很大的功夫。

先是大一时咨询老师和学长,进而了解自己的专业,但他认为仅仅根据别人的看法就对自己的未来定位,这样做很不科学。他决定实地了解软件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于是,大一和大二暑假,徐磊发起了武汉大学“软件中国”系列大型社会实践活动。

两个暑假,徐磊和他的团队分别前往12个城市,走访了105家公司,涵盖民企、事业单位、国企,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通过与公司高层、HR、核心业务职员面对面沟通,潜移默化中,他的心态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最终,他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有工科背景的非技术人员。

大三暑假,徐磊在广州移动市场部实习了近两个月,他理想中的工作更加清晰:发展空间较大,薪酬待遇可以满足生活,工作强度不能大到生活失衡。本着这个定位,徐磊在广州移动和宝洁之间抉择时,毅然选择了更符合理想工作图景的宝洁。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第1237期 编辑:肖珊)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