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奋发自强、迎接挑战为宗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学校决定开展第八届“自强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自强杯”学术科技工程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顾海良
副组长:王传中 李 斐
成 员:朱 伟 吴爱军 赵雪梅 吴 平 李平湘 沈壮海 张 澍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办公室主任:张 澍(兼)
二、参赛对象
我校在读的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
三、参赛作品类别及申报要求
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所有参赛作品均须是在校学生近两年来完成或正在研究的业余科研成果。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集体作品和个人作品: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虽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为集体作品,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均须是在校学生;个人作品的申报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合作者须是在校学生且不超过2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其中学历最高的作者来划分作品作者类型。
已在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和获国家级奖励的作品以及毕业论文等不在本次竞赛申报范围之内。
所有参赛作品须由申报者填写《第八届“自强杯”武汉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并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推荐,经所在培养单位参赛协调机构审核确认。
四、评审及奖励方法
参赛作品的评审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基本评判标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等三类作品分别按照参赛作品数的5%、10%、20%设一、二、三等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类学生作品获奖数与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数成正比。
本次竞赛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根据作品获奖分(一等奖每项100分、二等奖每项70分、三等奖每项40分、参赛未获奖的作品每项10分)之和进行计算。团体总分第一名获“自强杯”,第二名至第六名获“优胜杯”(若是团体总分相同,以获一等奖的作品的个数决定名次,其后依此类推)。此外,“自强杯”学术科技工程领导小组还将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其中优秀组织奖以各培养单位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报名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参赛组织工作的情况等综合确定;一等奖获得者的指导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单项作品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团体总分奖、优秀组织奖均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奖金或奖品,所有获奖参赛作品的本科生作者根据作品获奖等级申请创新学分。
五、实施步骤
大赛分初赛、复赛、决赛、参加全省及全国竞赛四个阶段进行。
(一)初赛阶段(2010年5月至8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的策划、准备和宣传,启动系列培训,进行项目申报,并完成初赛选手组队报名工作,进行初赛项目预审,部分项目可确定为暑期社会实践重点资助项目。各参赛团队需将初赛项目材料上交至队长所在院系,由各院团委统一整理本院材料,以院为单位进行上交。各院遴选参赛项目,可登陆未来网下载《第八届“自强杯”武汉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将本院参赛项目以优先顺序排名填写,填好后于6月14日前以纸质版上交到校团委科技与实践办公室,电子版发至“自强杯”邮箱(ziqiangbei@gmail.com)。
暑期期间,由校团委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课题深化工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实验室、导师、资金等)。在课题深化过程中,各小组负责人至少要向“自强杯”学术科技工程领导小组上交一份中期工作汇报,发送到“自强杯”邮箱,报告团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应图文并茂、叙述真实可靠。
(二)复赛阶段(2010年9月至10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的深入培训、各参赛团队交流探讨、信息跟踪,相关支持等工作,组织复赛公开评审会,最后确定参加决赛展示、问辩项目名单。
(三)决赛阶段(2010年11月至12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后期培训和成果验收,“自强杯”学术科技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参赛作品进行最终评审,视情况举办作品集中展示和问辩,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获奖名单,并召开表彰大会。
(四)参加全省及全国竞赛(2011年1月至11月)
各团队深化项目调研和试验,完善作品组装测试、项目论证、专利申请及论文发表等相关工作,进行全省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前集训,组队参加全省全国决赛。
六、有关要求
本次竞赛活动是推进“三创”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培养单位要将本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各单位要大力宣传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和业余科研活动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术科研创新氛围。
特此通知
武汉大学
2010年5月13日
附件:第八届自强杯武汉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doc
我院同学请于6月11日下午5点前,按照以上文件要求的格式报送材料至院203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材料以附件形式发送至simyj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