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史党史寻宝记
刚刚踏入12份,武汉的气温却并没有表现出冬天该有的温度,暖暖的阳光直接将我们带到了春天的记忆。周四下午在奥场即将举行武汉大学党史校史瑰宝探险闯关大赛,我们本着“重在参与,最好拿奖”的精神代表信管院参加了这项户外探险活动。
下午1点我们就按比赛要求到达了奥场,领取了队旗及相关道具,开始着手制作我们的精神标志――队旗。周亚同学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为团队取了一个古香古色的名字――鹄翼队。虽然在场有很多历史系科班出身的研究生,但还是有很多人将我们的队旗念成(hóng yì),为了不和另外一个“弘毅”队混淆,我们不得不重音纠正。此是外话,且听我们为你送上我们不亚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探险之旅。
奥场我们领到的第一个锦囊指向信息学部图书馆,来不及怨天尤人,只能咬牙奔向目的地。且说我们刚跑到教四后面,就看见个别队员驱车前往,虽然心中忿忿不平,怎奈身陷棋局,先图自保,只能嘴里发发牢骚,脚下却不敢慢半拍。终于赶到了三区的图书馆,这边早已有一堆人围住活动工作人员纠结着一道综合素质题(话题涉及政治,恕不赘述)。终于挨到我们答题了,时间却早已过去了10分钟,满分通关后的我们领到第二个锦囊,指向信息学部大楼,这个距离不算太远,答题走人,一气呵成。下一关我们又要赶往六一亭,只是在心中默默祈祷后面的题目千万不敢再指向信息学部了,否则我们三人怕是真要瘫软在地了。六一亭的答题很顺利,接下来我们被指向鲲鹏广场,这让我们再一次感叹主办方的仁慈。鲲鹏广场的答题点人就比较少了,但是我们在综合素质一题出现失误,除了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外,还要马不停蹄地赶往工学部世纪广场。绕过狮子山,曲曲弯弯的小路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大概就是此次活动的宗旨吧――通过身体力行,让参赛者对武大的建筑分布和历史人文有相当的理解。世纪广场在我们赶到时也已经有人在答题了,小小的等待和休息后我们又顺利领到下一关的锦囊――工学部主教,谢天谢地,大概老天爷也听到了我们的祈祷吧。我很自豪的是在这一关我终于为团队贡献了自己独特的力量――貌似只有我知道居里夫人发明的两种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窃喜)。顺利通关后我们来到了武大的精神象征地――樱顶老图书馆,现在我们全队几乎都是气喘如牛了,好在轻松通关的喜悦给了我们一丝安慰。下一关的锦囊为我们提示是张之洞塑像,这回连号称“武大活地图”的周亚同学都在惊叫:“在哪里?我怎么不知道!”看来不能迷信权威啊!于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董菡同学问熟识的武大人,周亚同学百度里搜搜,我打给在宿舍为我们做后援的罗博同学,最后得出答案:大概是在湖滨到经管院的路上。好吧,上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幸被我们言中了,但还没高兴几时,在这一关的综合素质题我们集体大脑短路,痛失2分,并且耗时过多,虽然后来一位主办人员认出了老同事董菡同学并主动套瓷,但并未因此而减少我们对他“见死不救”的痛恨之情。好吧,话不多说,还是省点力气路上跑吧,因为档案馆就在前面向我们招手。顺利拿到通关锦囊后,就在我们为下一个地点李达故居争执不下时,对方主动放水,向我们描述大致方位。为确保万无一失,周亚同学尊敬地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请教,答案一样。我们于是借着下坡的势能猛冲了好一段,老先生看到我们这样一幅狼狈的景象,大概也会在心里感叹自己年轻时曾多么豪迈吧。李达故居点已经围了很大一堆人,我们既惊又喜,惊得的是自己落后了太多,喜的是终于坚持到了最后。不用说,集体的力量让我们再一次轻松过关。最后一个信封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猜测这是说档案馆呢,还是说武测的图书馆呢,抑或只是想让我们简单的就回奥场吧。带着对成功的憧憬我们再一次奔跑起来,可是真到了奥场主席台才发现我们又被拉了这么时间。
结果是我们得到了校史瑰宝奖,安慰吧,但也是实力的肯定。对着摄像机,我们能说的除了感动、参与、历史之外,也不好再说什么不受欢迎的话了。虽然只是一场游戏,但是我还是看到了很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完善之处比比皆是。可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今天下午最重要的是:我们开心的笑、痛快的跑、拼命的追、使劲的想,我们仗着年轻狠狠地“锻炼”了一把,我们还要趁着年轻好好地享受这美好的后大学生活(硕士)!
信息管理学院 2010级图书馆学硕士 刘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