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彭德怀元帅,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百团大战时他一身戎装手持望远镜侦察敌情的侧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临危受命率军入朝的胆略,是毛泽东同志笔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诗句,何等磊落英武……翻开《彭德怀自述》,看到的却又是在元帅、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些光环背后作为一个生于旧社会,成长于革命中的普通人的经历,是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朴素情感的人的形象,何其坦诚平易……映入脑海的都是他因庐山上书之事带来的晚景凄凉。
《彭德怀自述》一书是根据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备受错误批判时,所亲手写下的自传材料及受审时所写其他“交待”材料编纂而成。在文中,彭德怀详细回忆了自己从出生到参军,以及后来举行武装起义参加红军后的大部分经历,时间跨度从清末、民初一直延续到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让我们看清了他的成长经历和个人性格的成型过程,围绕着庐山会议的前后人生。
同大多数红军和党的领导一样,彭德怀的童年时光历尽了苦难。书中写道,“正月初一算过去了,初二日又怎样办呢!祖母说,‘我们四个人都出去。'我立在门限上,我不愿去,讨米受人家欺侮。祖母说,‘不去怎样办!昨天我要去,你又不同意,今天你又不去,一家人就活活饿死吗!?'寒风凛冽,雪花横飘,她,年过70年的老太婆,白发苍苍,一双小脚,带着两个孙孙,拄着棒子,一步一扭的走出去。我看了,真如利刀刺心那样难过。”童年的经历太深刻,以至于他,“每一回忆至此,我就流泪,就伤心,今天还是这样。”这样惨痛的回忆,使他养成了敢爱敢恨的性格,也坚定了对革命的信念,那就是要彻底摧毁万恶的旧社会,真正实现穷苦大众的解放。事实上,他也的确做到了,从北伐战争,到平江起义,到中央苏区反围剿,再到百团大战,再到祖国的建立……彭德怀元帅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抱着对穷苦大众的同情,彭德怀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他坚信党是真正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而他自身,也一直坚持过着朴素的生活,甚至同邓发、项英等一起被视为“清教徒式的共产党员”。即便建国之后,身居高位,他也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对少数党员在建国之后渐起的享乐主义、官僚主义颇为不满。在去庐山的火车上,经过大放“卫星”的河南境内,看到窗外衣衫褴褛、蓬首垢面的逃难者,他情动于中,食之无味。服务员问他为什么吃得这么少,他指着站台上的逃荒的人群说,“你看看他们!我能吃得下去吗?”我想,正是这份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使得他在“大跃进”中对经济建设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头脑,也因此敢于在庐山会议上说出心里话,力主纠正冒进吧,甚至不惜“直言犯上”,和毛主席针锋相对。
彭德怀的暴脾气是党内出了名的,曾被比作是我们党的张飞,敢说敢做。这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庐山会议的召开背景是全国搞“大跃进”,各地出现了“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等不良现象导致国民经济陷入困难的境地,而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讨论经济政策。然而会议对这种经济问题的揭露力度是不够的,而且采取的行动也不够,认为形势的主流是好的,问题尚不足以影响全局。彭德怀在上山之前,就发现了大跃进中的不妥之处,并做了详细的调研,他认为这种错误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所以彭德怀会后以写信的方式重申了他的看法,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来扭转目前的困境。却不料,这一个普通的行为招来的却是1959-1974年这长达15年的岁月里,在党内承受莫大的冤屈,接连不断的口头批判和暴力殴打,让本已暮年多病的他早早地离开了人民,于76岁时含冤而逝。
彭德怀的意见和建议没有被采纳,他没有能够及时扭转当时错误的政策,避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在这个程度上,庐山会议上的表现只能算是个人的荣光,但是因言获“罪”又是实实在在的悲剧,这种悲剧却可以说得上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悲剧。有人说,人的悲剧基本上都是延续着一种性格的悲剧,彭德怀的命运正源于他急躁老实和有话直说的性格,正源于他刚正不阿的品格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他从不讳言自己是做事不顾后果的“猛张飞”,为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他敢在毛泽东面前据理力争、不卑不亢,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格!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又是多么崇高的精神!
分析彭德怀悲剧的原因,除了彭自身的因素外,我们应该讲目光投向更为深刻的本质问题。为什么在经济出现过热的情况下,只有彭德怀敢于指出问题的严重性?为什么在彭德怀指出问题之后,其他人没有认真思考实际调研?为什么彭德怀会因为一纸意见被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甚至被认为是反党?为什么彭德怀含冤十几年的时间,竟然没有人能站出来施以援手,客观公正地评价功过是非,而非要等到十几年后才得以平反?为什么在左倾错误出现的情况下,没能真正反思,在几年之后又投入更加严重的“文革”错误之中?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人的原因,还应该在党的作风和制度上找问题。毋庸讳言的是,在建国之后,因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许多党员,包括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上出现了骄傲的情绪,从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没有能够发扬民主作风,才出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多年的曲折。
1978年11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彭德怀被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同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他与陶铸同志同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同志亲致悼词,称“彭德怀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或可告慰亡灵。但是我想更重要的事,是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如今党中央一再重申作风问题和制度建设问题就是为此,只有坚持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工作中才不会盲目,才不会冤枉人残害人;只有坚持了民主,工作中的不同意见才能得以自由表达而免于迫害的恐惧,才能真正地搞活工作。
彭德怀元帅已经逝世四十年的时间,沧海桑田,英雄先烈长眠的土地上瑟瑟的秋风依旧呼啸不止,似乎在为那段不平的岁月而哀婉痛惜。“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拳拳之心,日月可鉴。斯人已逝,给我们共产党人的,应该不止有哀痛,我想,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