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攻击模型与求职遇挫后的心理调节
时间:2009-12-22 13:05:24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一,事件回顾

      事件1:南京公交司机故意撞死人
      今年4月13日晚,南京中北公司五队驾驶员王建强为发泄对单位的不满,从单位停车场开出一辆公交车,沿途疯狂撞人泄愤,造成一死两伤的惨剧。死者孙国富当晚骑电动车从花木公司经过,被王建强连人带车卷入轮下,拖行了5公里……

      事件2:海峡出版社某年来武大信管院招聘,某男生被刷后为发泄不满,在BBS对该单位进行了攻击,结果导致该单位的领导提前退房,之后从未来武大招人。

      事件3:某学生因不满管理员对自己母亲的粗暴态度,自杀身亡。

二, 解释与分析

      挫折-攻击模型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个很有影响的模型。不严格地说,挫折-攻击模型认为,一个人遭到挫折,常常会伴随攻击行为。攻击行为可能针对不相干的第三者(如本文的事件1),可能针对当事人(如本文的事件2),也可能针对自身(如本文的事件3)。可见,该模型的解释力是很强的。本文不对该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只是拿它做引子,来解释求职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

      类似于事件2的行为,在求职中并不罕见。这提醒招聘单位,招聘是有风险的,尤其是那些把高校宣讲当成广告的企业而言,企业的这种动机是不道德的(这点可以这样来看,这种行为是符合规范的,但是动机却是不好的,因此是不道德,我们应该区分符合规则的行为和道德的行为,进一步的讨论是康德伦理学的范围,可以参考《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第1章)。尤其是,企业宣讲之后的面试笔试环节,进行了3轮之后,结果无故地把人pass掉了。其实,大学生大多不傻,能够区分真假招聘。假招聘的话就不要搞几轮面试。如果能做到像网易那样给以退信就更好了,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挫折之后报复的可能性。

      应该说,最易发生攻击行为的是,学生很优秀并且很自信,企业比较差,但结果是企业pass学生,而不是学生pass企业。这时学生会比较郁闷甚至愤怒。并且,由该理论可以说,攻击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但,从结果来看,攻击行为并不能造成结果的改善,只能使之变得更差。严格地说,这种行为也不是非理性的,只是不审慎的(备注2)。所以攻击行为最好不要发生。这就需要心理调节。

三,调节措施

    A,阿Q精神胜利法

    此法用法自明,不需多言。

    B,冷静剖析法

    此法要求挫折者站在一种中立的立场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分析自己与工作的适合度。觉得不适合的话,即使到了单位,也未必会快乐地工作。

    C,转移注意法

     可以干点其他事情,压制自己的怒气。

     总的说来,一个工作失去了(其实,没有得到还谈不上失去,所以准确地讲,失去的是一个机会),还有其他机会等着呢。相信自己,别干孩子气的事情,这样克制的事情做到了,慢慢地就成熟了。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08出版发行学   张青 供稿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