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十七讲珞珈讲坛
时间:2010-11-24 21:58:43  来源:  作者:simyjs  点击量:
――――当前中国社会形势与社会建设

 

      深秋十一月的武大还弥漫着一丝暖暖的气息,桂园操场的金秋国际文化节刚刚落下帷幕,这边我们又迎来了另一场精神上的盛宴――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为我们带来“当前中国社会形势与社会建设”暨第十七讲珞珈讲坛。

 

      晚上六点樱顶老图里已经人头攒动,求知的渴望闪烁在每一位到场的学生眼中。陆教授戏称自己为“30后”,年届七旬的他一番轻松调侃的开场白首先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今晚的讲座围绕着上面的主题分为四个方面展开:

 

一、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形势

 

    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国内国外的形势,据此制定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我们如何来认识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有一个方法,就是研读这个文件,对照此前的文件,例如“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以来的文件,看有哪些是新的提法,有哪些是有所改变的,还有哪些话以前经常说的现在不说了。然后结合全文研究,就能比较全面深刻地认识当前的形势。

 

    陆教授仔细研读了“十二五”规划建议,总结全文共12节,56条,18693个字。然后经过对照研究,整理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   若干重要的新的话语、新的提法

 

    1、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  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4、  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节中指出:“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5、  规划建议最好一条,党中央号召:“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第二、   若干提法有所改变

 

    1、在分析到发展不利的条件时,“十二五”规划建议与“十一五”规划建议相比有所改变,改为“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随后就讲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四个是经济问题,六个是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2、  在第32条讲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时,有较多的心的提法。“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扩大趋势。”原来只讲了两大差距,建议改为四大差距(加了城乡、行业),而且把“缓解”改为“扭转”,意义明显不同了。

 

第三、   若干说法规划建议不讲了

 

    1、从1980年以来,历次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都有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说法,“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没有讲。

 

    2、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每次讲发展目标,都会提出五年发展的数字指标。“十二五”规划建议不讲数据了,只讲了一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这三个方面的改变我们可以体会到:(1)经济高速发展固然好,但是过快的发展速度掩盖了其他方面的问题;(2)一直以来强调“国富民强”,国先于民,现在更应该强调“富民强国”;(3)城市化建设应与工业化建设同步;(4)经济应与社会协调发展;(5)国家的指挥棒不一样了,提法不一样了。

 

进一步总结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归纳起来有“四大建设”:
    首先,经济形势很好。表现在今年的GDP将达到38万亿,比2005年的18.5万亿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超过10%。人均GDP也是翻番,以美元计,从1730美元增长到42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从2003年起,除2006年9.6%,2009年8.7%外,均超过10%,均超过每年年初定的指标。2005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连超三国,真是大跃进,这是巨大的成绩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其次是政治基本稳定。

 

    再次是文化繁而不荣。文化繁了,多元化,异彩纷呈,但下里巴人太多,阳春白雪太少。繁而未荣。

 

    最后是社会矛盾凸显。例如2000年,全国刑事犯罪363.7万件,2009年为558万件,增长53.4%,年均递增4.9%;2009年公安机关查处的治安案件为1175万件,群体事件9万多起。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此起彼伏,情况相当严重。

 

二、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结构性分析

 

    全面系统深刻认识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形势,在运用经济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的同时,还有必要运用社会结构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

 

    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两个最为基本的结构,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互为基础。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结构,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经济结构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社会中期阶段的水平,但是,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社会的初期阶段,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

 

第一、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结构同经济结构一样,是由若干个子结构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等。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变化的推动下,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动。具体的我们看看一下几项统计数据。

 

     就业结构:1978年时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状况是一产占70.5%,二产占17.3%,三产占12.2%;2009年变化为一产占38.1%,二产占27.8%,三产占34.1%。

 

     城乡结构: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17.9%,200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46.6%,平均每年提高0.91个百分点左右。

 

     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转变为由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科技专业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失业半失业人员等十个阶层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

 

第二、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约为15年

 

     据陆老师的课题组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还是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水平,而经济结构已经是工业社会的中期阶段。经过对比和测算,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大约滞后经济结构15年。

 

     以就业结构为例。根据外国学者钱纳里等人的研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就业结构中,二三产业的职工应该占到总劳动力的84%以上,但2009年中国的二三产业就业的职工占总劳动力的61.9%,差了22个百分点。以过去30年的情况看,非劳动力平均每年增加1.03个百分点,需要21年才能持平。

 

     以城市化为例。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率应该达到60%,但2009年中国城市化只有46.6%,差了13.4个百分点。以过去30年的情况看,城市化率每年增加0.91个百分点,需要14.7年才能达到。

 

     以社会阶层结构为例。工业社会中期阶段,中产阶层应该达到40%以上。2009年中国只有24%。以过去30年的情况看,如果每年中产阶层规模增加一个百分点,要17年后才能达到。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不协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畸形尴尬状况。这就是产生当今中国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久解不决的结构性原因。

 

     如三农问题从根本上看是个结构性问题。2009年,在GDP中,农业只占10.6%,但在就业结构中从事农业的劳力占38.1%,也就是说,在2009年占38.1%的劳力,创造了10.6%的财富,占53.4%的农村常住人口分配这点财富,农民怎么能不穷?

 

     再如1995年开始,我国就提出要扩大内需,十多年来了,内需还是扩不上去。扩大内需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光靠调整经济结构是解决不了的。比如现在的收入分配体制问题,城镇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加之社会保障不健全,大多数职工收入处于低水平,购买力不高,即使有些钱也要存起来,为了买房子、为子女上学、为自己养老就医用。

 

     又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也讲了多年,为什么转变不好。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实行农民工体制,多年不改,工资一直涨不上去,其蓝领的工作人工资低,白领工人的工资也就涨不上去。商品生产中劳动力成本极低,企业就没有调整产业结构、购买新的机器设备的积极性。20年过去了,还是“三来一补”,老的生产设备,经济发展方式就改变不了。

 

     2009年,刑事犯罪558万件中,80%以上是侵财案件,这些侵财案件70%发生在城镇和城乡结合部,当年破获的犯罪嫌疑人中70%以上是外地户籍,这70%以上的外地人中的70%以上是农民工,而被侵害对象70%以上也是农民工。这五个70%表明,现行的户籍制度以及农民工体制到了必须及早改革的时候了。

 

     从国外一些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经验看,他们在工业化初期,一般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待经济达到了一定水平,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就重点进行社会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阶段的任务,是要在继续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建设,保障社会体制的改革,抓好社会管理,调整社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中国进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第一、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认识过程

 

     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很的小康,提出“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存在着城乡、地区、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等五个方面的不平衡状况。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讨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其中第四条是要“不断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同时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改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

 

     政治报告中单设一节,名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指导思想中,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指出:“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面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人们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第二、关于社会建设的内涵

 

     社会建设:各社会主体有组织、有目的进行的各种有利于改善民生,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行动与过程。

 

     社会建设的主体是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社会建设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坚持公平、正义;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

 

     新中国建立后,在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大规模地进行了社会建设。只是那时没有用社会建设的概念去指称它,而把它分别归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或文化建设的名下。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把社会领域的建设都称之为社会发展。其实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是两个概念,有异有同。

 

     十四届四中全会把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明确提出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大变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

 

     社会建设作为四大建设之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为十多亿人们提供良好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又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其核心任务是要构建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社会结构。把社会建设仅仅理解为社会事业建设就太狭窄了。

 

第三、社会建设的主要方面

 

    民生事业、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体制和社会规范建设;社会组织和社区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定;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

 

四、关于推进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首先,进一步提高对现阶段进行社会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在“十二五”期间,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和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事业建设。社会建设是一手托两头的大事,既有利于改善民生,又有利于发展经济。现在民生事业、社会事业成了整个发展的瓶颈,要尽快补好这一课,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开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建设的研讨;什么是社会建设?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建设?怎样进行社会建设?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取得共识。

 

    其次,推进社会建设要有组织领导。历史的经验,凡事中央决定要实施的战略任务,一定要在组织上落实。正方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如,计划生育,经济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北京、上海已经建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成效是肯定的,但是有一些问题要解决。还是要中央来先建,这是关乎全国的问题,任务已明确了,要组织落实。

 

    再次,社会建设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形成社会建设的动力机制。

 

    最后,社会建设要有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末了,陆教授提出了两点具体建议:召开一次全国性的社会建设工作会议;在每年的经济建设工作会议前后,也开一次社会建设工作会议,或两个会合并召开,更名为经济、社会工作会议。

 

两个小时的讲座听下来,我们仿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了一圈。社会国家的复杂性让我们的视野为之开阔,陆教授的独特的研究方法也对我们颇多启发,令人回味无穷!
 
信息管理学院           2010级图书馆学硕士   刘莎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