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武汉大学始终秉持尊师重教的传统。130余载,硕学鸿儒深耕杏坛,以智慧之光点亮求知心灵,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自2010年起,秉持“学生提名、学生评选、学生颁奖”的原则,我校已连续举办了十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今年评选出的10位新晋好导师,他们师者匠心,遍植桃李满天下;他们春风化雨,授业之恩润九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精彩的育人故事吧!
导师介绍
张琳,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中心主任、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主任、国际权威期刊Scientometrics主编(SCI/SSCI双检索Q1区)、国家级青年人才工程入选者、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国际合作工委会主任、《图书情报工作》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信息计量与科技管理等领域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6项,各类省部级以上项目19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SCI期刊论文50余篇。主笔撰写的10余篇有关科技教育评价改革的资政报告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共中央办公厅和教育部等采纳。曾获省级青年骨干教师、校级讲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2021年以来,连续3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01 潜心求索二十载 学以致用智库盈
在科研道路上,张琳老师长期从事信息计量与科技管理、科技教育评价与科技政策等相关领域研究。“科研道路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尤其对于跨专业攻读硕博士的我来说,起初的阶段尤为艰难,也充满了迷茫。然而,我在这条道路上遇到了多位优秀的导师,他们对学术纯粹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在面对科研中的挫折和困难时,始终坚持初心,从未动摇。”她坚信这份坚持不仅是对恩师们信任与期许的回应,更是自己对梦想的追求与执着。
正是凭借着对学术的满腔热情,张琳老师笔耕不辍、上下求索,二十年如一日投身于自己的学术理想。寒来暑往,孜孜不息,从跨学科小白到在国内外学术界卓有贡献的学者,从懵懂的“外行人士”到可以影响教育、科技评价改革的“行家里手”,她战胜了一个个挑战,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2021年以来,由张琳老师主笔撰写的10余篇有关科技教育评价改革的资政报告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共中央办公厅、教育部和科技部采纳。张琳老师依托部委系列委托项目,持续助力科技和教育评价改革,运用数智技术赋能评价实践,在相关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琳老师表示,在接下来的科研工作中,将继续以“初学者”的心态要求自己,努力攻克更多学术问题,再创科研新成绩。
02 细致入微育人才 家国情怀显担当
“张老师在学术研究上的国际视野、现实关怀以及深厚的专业能力是我研究道路上的指明灯。”2022届情报学博士毕业生尚同学说,大到选题构思、数据分析和论证讨论,小到标点符号的用法和文稿格式,张老师都会给予悉心指导,对学生的每一篇甚至每一版论文不厌其烦地认真修订、细致标注。此外,张琳老师特别重视学术交流,精心组织每一场学术活动。每当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时,她都会特意预留时间,让学生们与专家直接对话,鼓励他们大胆提问、深入交流。这样的安排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也点燃了学生们学术探索的热情。
在张琳老师的眼中,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她细心体察学生的兴趣与目标,以睿智和耐心为不同选择的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引导。她为志在科研的学生搭建学术舞台,也为心向职场的学生指明探索方向。
张琳老师的教学理念是 “学术为本,育人为先,责任为重”。她认为,导师的职责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她经常对学生们说:“科研不仅是追求新知,更是解决实际问题,为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她始终以“四个面向”为核心指导思想,要求学生努力将学术研究与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张琳老师以实际行动感召团队的每一位同学,她强调,真正的科研人,不仅是知识的探求者,更是国家命运的守护者、民族复兴的担当者。2024级情报学博士研究生何同学表示,在张老师的引领下,他学会了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自己的科研工作,深刻感受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真正含义。
03 春风化雨伴成长 亦师亦友共前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张琳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2023级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曹同学说:“在与张琳老师相处的这五年中,我们相遇、相识、相知,从相距甚远的‘小迷妹’与‘美女教授’,成为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朋友。这一路上,张老师毫不吝啬地夸奖我每一次稚嫩的尝试,给予我细致入微的指导和慷慨无私的帮助,点燃了我心中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让我勇敢无畏地踏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张琳老师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对学生予以细致关怀和坚定支持,温暖着每一位学生。
为了更加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困惑和诉求,张琳老师特意设置了每周一次的“师生交流日”,为每位同学提供固定的一对一沟通机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引导他们找到内心的力量,成为独立思考、勇敢前行的人。2024级情报学博士研究生何同学以五封信讲述了与张琳老师六年间的故事,他说:“张老师始终牢记为人师表的责任与担当。虽不求回报,但我的确无以为报,只能在教师节用一封简短的信件来感谢这份绵长的温情。”张老师十分珍视学生给她的信件,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着。
“科研需要团队协作的力量,而不是单打独斗。”张琳老师非常重视团队建设。每次团队开会,张琳老师都会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困惑,大家一起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无论是学术研讨会、团建活动还是节日聚餐,她都会尽力让每位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们团结齐心、相互帮助,自发形成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向上团队。
“学生们不仅是我的学术伙伴,也是我的老师。他们让我看到不同的世界,启发我以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张琳老师认为,师生情谊是一段双向奔赴的旅程,大家共同面对挑战,分享成果,也在彼此的陪伴中感受学术与人生的美好。“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科研合作,我和学生们都能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她们带给我的幸福和感动,甚至超过了我给予她们的,我很享受与学生的相处过程。”
写在最后
“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张琳老师学术造诣深厚,在信息计量与科技管理、科技教育评价与科技政策等领域为国家与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以智慧为烛、热情为油,照亮了学子们的求知之路,用极致的耐心细心和厚重的家国情怀为国家培育出一批批栋梁之材。她温柔细腻、和蔼可亲,是学生们心目中的好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