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楠
(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离开珞珈山快七年了,离开桂园也快七年了。我们一个宿舍的六个姐妹,散落在各处,还没有一起聚过;多少次想象着,当我们再次六人聚首,会热泪盈眶地拥抱在一起。如今,当我回忆起我们当时桂花树下的小家――桂园三舍414,多年珍藏在心底的情感似乎找寻到了出口。我的,她的,我们的,难忘的青春岁月……
2000年9月,我入学报到,开始了与宿舍其他五个姐妹共同生活的四年。我住下铺,住在我上铺的是璐子,一个美丽开朗的沈阳女孩。在宿舍六个人中,我的年龄排第四,最大的是来自四川广安的淇,最小的还有一个1983年出生的妹妹――蔚蔚。我们六个人中,有四个人都是独生子女。寝室长是来自成都的娅娅。
我们开始了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食堂、教学楼,每天至少要拎着保温瓶打一次开水。现在回想起来,最早的深刻记忆就是大一的宿舍文化节,每个宿舍都要设计一个宿舍徽标,贴在门上,我们宿舍这事归我负责。我设计的绿色带圣诞铃铛的徽标就这样在宿舍门上贴了四年,直到我们毕业,哭得稀里哗啦地把它从门上取下来。
还有一次,在打开水的路上,保温瓶的底掉了,开水烫伤了我的右脚。慧敏搀我回到宿舍,半个月才好。
大一,我们忙着参加社团:大学生通讯社、青骑士剧社、大学生合唱团、莎士比亚英文戏剧社……还有很多已经叫不上名字的。当时樱园顶上外语学院有一个办公室是可以录磁带的,磁带可以反复洗掉再录,我和娅娅去录过好多英文金曲,迪士尼的电影原声。到现在有些歌我还会唱。
读本科的时候,学校门口有很多卖打卡带和打卡CD的。我是音乐的发烧友,很享受打卡磁带的乐趣。武大正门口的SONY音像也曾经带给我很多享受,周杰伦的《范特西》和王力宏、王菲的歌声就是从那流向我们宿舍。我们六个人各自有喜欢的歌手,羽泉、小刚、许茹芸、无印良品,都陪伴过我们的岁月。多年以后,当我再回到武大,打听打卡带的时候,一个图书馆门口摆摊的师弟说:“听说这是很多年前的东西了,早就没有了……”
怀旧,我只是想怀念那段我们共同度过的日子,最炫目美丽的青春时光。记得大二那年,徐丽芳老师在樱顶给我们上1-2节课,我和蔚蔚迟到了。抓起书本跑到鲲鹏广场的时候,有一阵风,吹起三月的樱花,缤纷落下。行人稀少,樱花树还没像现在那么高,美丽的樱花城堡和落英缤纷,还有被包裹在花雨中的青春飞扬的我们,让我心醉。看了许多次樱花,这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后来,到大四那年,我写了一首诗,写武大的生活,配上仓木麻衣的一首曲子,正好是一首歌。我和娅娅唱过,还录过,现在歌词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大二,我们2000级编辑出版班出过一本杂志――《槐市中人》,非常棒。现在我家里还珍藏着这本杂志的第二期。顾问是罗紫初老师、黄凯卿老师、方卿老师、武汉三联书店前经理郜定峰。主编是袁复生(也就是现在的潇湘晨报周末副刊版主编,微博红人“袁复生一世”),我是美术编辑,杂志封面设计、插图、版排设计由我负责。封面经过多重筛选,我选择了苏联希林戈夫斯基的一幅版画,封面左上角我画了一个徽标:美人鱼左手拿矛,右手在胸前抱了一本书。在王明赤的坚持下,所有这一期杂志封面都盖上了一枚方形印章:“三十九人”。我们班当时正好39个人。
这一期杂志是很学术的,高力、张勇、王明赤、袁复生、颜勇益、吴桂林都写了学术性的论文。赵妍、梁艳、小林写了国外出版现状,我写了四篇书评。非常有才气的璐子和黄列云还在上面发了随笔。我们甚至还有南京大学的同学写“他山之石”,四川大学新闻系来的贺信和97级师兄王会鹏的“师兄寄语”。印象中这学生办刊的传统也保留了下来,它后来升级成了学院学生的自办刊物,但名字似乎改了。
年轻真好,青春的我,在经过桂园操场的梧桐树的时候,经常会跳起来够一下树叶。这是排球扣球的姿势。我们六个人正好是一个排球女队,娅娅是队长。我们经常训练,也经常参加比赛。后来,我们班的男排也被带动起来了。信管学院学子们对排球的热情,从我们这一届开始成为了传统。
我们对排球的热情,最初源于对新闻学院和生科院打排球的标准帅哥的热情。后来这热情无疾而终,对排球的热情却持续下来。我们每周定期会训练,遇到比赛晚饭后在路灯下也训练。有时候是跟隔壁宿舍的女生,有时候男生也参加进来。2000年以后2004年之前在桂园昏黄的路灯下,总有那么几个人在打排球,那就是我们。
甚至别的学院也有人参加进来,那是化学院的涛哥,内蒙人。那天晚上,排球在路灯下被扣到桂园操场上,他去捡,我听到“咚”的一声。原来操场没有灯,单杠被放到一半,他捡球撞到单杠上了……
宋卿体育馆有时候会有男排比赛,我和娅娅去看过帅哥,也加过油。而我们自己的球技,在训练和比赛的磨练中,真的结实地成长起来了。在日与夜、光与影的飞逝中,我们的心智,在这磨练中也成长起来了。
我有一些个人爱好,是自己独特的,比如对音乐和电影。武大图书馆最高层的音像馆是我经常去的地方,3元人民币一部电影,当时还只有录像带,后来才有可以播放的电脑和视频。我在那看过所有得过奥斯卡奖的电影,而当时的我涉世未深,对周星驰和冯小刚的电影是不感兴趣的。多年之后,在给学生介绍优秀电影的时候,我首推的是周星驰的《喜剧之王》。
在武大中法交流活动中,我第一次知道了苏菲玛索。其实她的很多电影过于裸露我是不看的,但是我最喜欢看的,反复看的只有《芳芳》。苏菲玛索有一种独特的美,清新脱俗真挚。在这些武大社团的活动中,我了解到:除了美国大片之外,还有法国的新浪潮和意大利的文艺电影。
在读大三的时候,音乐剧《猫》出了中文版的录影带。我现在家里珍藏的,就是当时在武大门口买的,蔚蔚送我的。从当时到现在,我曾经反复看过听过,《Memory》的旋律一直在陪伴我。
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 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 I was beautiful then. I remember, the time I knew what happiness was. Let the memory, live again……
在家里,还有璐子送我的彩色铅笔和娅娅送我的录影带――《绿野仙踪》。这是我过20岁生日时候她俩送我的。
大学生活的回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如今回望,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这情愫。抑或说,语言是表达不出的,一切尽在不言中。多年来,当我再次回到珞珈山,看到学校的变与不变,想到我的一部分情感或生活曾经与它相连。回望珞珈山与东湖,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们来来去去,它们依旧在那里,等着我们回来看看。
作者简介:郭楠,女,1982年生,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出版发行专业在读博士(2013年秋入学),导师徐丽芳老师,研究数字出版及英美出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