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疫情,信管担当 ——冉从敬:让学术之花开在祖国大地上
时间:2020-03-10 12:10:32  来源:  作者:  点击量:
编者按:
      疫情发生以来,信息管理学院老师们积极投身抗“疫”行动,从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志愿服务等多方面为抗“疫”助力,展现了优秀的专业素养和担当精神。
      本期推文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管院冉从敬老师在科研实践中如何为战胜疫情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图片1.png
冉从敬老师
 
战“疫”启示录
让学术之花开在祖国大地上 
      受信管院研会的委托,让我谈谈作为普通老师在抗“疫”中的一些工作和认识。其实,作为我个人,我所做的非常有限,只是做一些普通老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没有多少可写的地方。
      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我还在信管读研究生,对当时的防控措施仍有印象,知道做好自我管束就是对国家最大的分忧。17年后的今天,当疫情爆发的时候,我首先就是叮嘱家人、叮嘱我的学生一定要响应号召,做好自我防护,不给国家添乱。
     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学院都在这次抗“疫”中做出了非常惊人的表现,让我非常感动,也非常自豪。我在这次事件中看到了国家的力量、武大的担当和我们信管的品格。
 
国家的力量
      这次疫情来势汹汹,我们国家经历了初期的一些混乱,但很快展示了其惊人的人员管控能力、物质调配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和抗病研发能力,尤其是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等的建设展示了我们强大的组织建设能力。
      我2009年到2011年在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做访问学者,刚好遇到了美国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导致了当时香槟分校毕业生普遍的消沉心态,而这次中国的疫情危机中我看到更多的是信心、是勇气、是国家的担当,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在灾难面前,信心是最好的良药。
 
武大的担当
      我们武汉大学在这次疫情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做出了重大牺牲。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及武大接管的雷神山医院和一些方舱医院,我们武大人在这次事件中坚定地冲到了第一线,倒下了我们的“吹哨人”,倒下了我们很多的医护人员,但守住了我们的信心防线。我们的校友从国内外源源不断地提供紧缺物质资源,武大校友的给力是其他高校羡慕的地方。
      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强的校友力?
      因为武汉大学是我们武大人一生最自豪的标签。
      我记得2010年我偶然被征召去美国波士顿招聘人才,武大1988级的一位校友让我住在他家,为我提供了三天的全程食宿和陪同,让我非常感动,而他见我第一面就是问我能否帮他联系校友会,他觉得自己可以做点贡献,虽然他在美国多年,但看得出武大仍然是他最大的牵挂。
 
信管的品格
      我们信管院更是我们信管人一直的骄傲,以前我们骄傲于我们的学术贡献,我们执学术牛耳的江湖地位。这次我们更可以骄傲于我们的勇气与担当。
      我们信管院组建了志愿者突击队,在疫情蔓延的时候,我们的志愿者服务于武汉大学的各个楼栋,解决老人困难,协调物质分配,沟通病情信息,而我们的学院院长、书记更是志愿者中出镜最高的群体,他们身先士卒,不计风险,让人感佩。
 
个人的努力
      而我个人,在这样一个优秀的群体中,也总想能够为这次疫灾做些什么。我报名了学院的志愿者突击队,我家人也在社区做些志愿服务工作,但所为有限。
      既然不能在前线真正的战斗,我就组织研究生们共同在后方提供一些帮助。
 
疫情咨询建议报告
      2020年1月底受学校委托,希望我就目前的疫情发挥信管学科特点提供智库建议报告。响应学校的号召,我于2月2日提交了一篇智库咨询建议报告“优化疫情事件中的信息披露机制”。
      就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响应机制、疫情披露主体责任制度、疫情信息披露与救济制度等提出了一些看法,通过国际法智库向国家上交了报告。
      2月4日受学校社科院邀请,进一步聚焦武汉情况,我提交了“大城市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信息披露的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的报告。
      根据武汉新冠肺炎在疫情初期阶段、疫情暴露阶段、疫情发展阶段、疫情攻坚阶段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包括优化大城市舆情信息预警与内部信息共享机制、简化重大传染病上报行政干预程序、建设基层防控数据横向共享平台、构建同步实时数据关联的突发传染疾病自动化预警体系等策略。
      2月23日受信管院《信息资源管理学报》邀请,我提交了“提升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的大数据应用与治理能力”的小论文。
      分析了新冠肺炎事件中在大数据应用与治理方面呈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包括:充分利用空间定位、人口移动等各类大数据,展开疫情预警与预测;建立疫情数据联通共享机制,完善数据上报渠道及平台;优化权威疫情数据公开渠道,网格化汇集实现疫情管控联防联控;提升政府疫情内部信息开放与利用效率,建设地方统一数据平台等对策建议。
      2月29日受一些学术期刊邀请,就网络舆情与信息披露发表看法,我提交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及应对策略分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披露机制优化研究》的研究论文,希望充分利用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协调各种制度体系,优化国家响应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同时,在这次疫情事件中,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密集发文,强调了教育领域的创新导向,希望弱化学术论文的评估比重,加强科技成果质量管控、应用驱动和转化导向,对此我是非常赞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在疫情蔓延的这两个月,我组织研究生团队继续推动了我们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开发,力图以“务联网”为基础,基于服务导向,利用平台思维,面向全域全程、聚焦本地服务、勾连线上线下、整合专家资源、优化国际合作、应用共享驱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响应教育部和科技部号召,让科技成果不仅仅是盛开在实验室,而是开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信管学子聚焦建议
      通过这次疫情,我也认识到我们信管学科的价值所在。我觉得作为信管人,我们的各个学科都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
      这次疫情至少昭示了如下领域值得我们信管学子更多关注:
1大数据
      这次疫情中,大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病毒特性、传播速度、发展规律、病例症状等信息进行数据汇总、加工和分析,与其他传染病病毒及治疗方案进行对比,我们掌握了防疫主动权。
      同时,在人员追踪、物质协调等方面,大数据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信管双一流学科为“图书情报与数据科学”,大数据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增长点。
2互联网/务联网
      这次疫情中,基于事务的互联和基于任务的互联都做了重要贡献。火神山医院接受捐赠的“医盘点——非接触式快速盘点系统”就是以物联网芯片技术为核心,融合AI和区块链技术,赋予每个目标体唯一的芯片身份标识,做到“一物一码”,解决战“疫”一线检验、输血、后勤、临床等科室盘点样本、血液、试剂、设备时的诸多问题。
      我们信管院的研究对象也从传统的文献管理,过渡到信息管理,跃迁到数据管理,物联网/务联网的研究也必将形成新的学科高地。
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三要素是算力、算法、大数据。在这次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医药、监测疫情发展,应用于诸如远程医疗会诊、AI大客流测温系统、5G防疫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重要领域。
      武汉同济医院在这次疫情中应用了人工智能医护机器人,实现了隔离病房遥控查房、5G技术远程医疗、人工智能院感预警等功能,目前已被进一步部署在武汉三院、金银潭医院、同济医院最危险的感染病房进行值守,成为抗疫利器。
      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也可以为信管学子关注。
4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难篡改、可溯源的三大特点,应用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可以助力实现跨地域、跨机构的信任协同,有效打破医疗体系中的信息孤岛。
      这次疫情中,区块链不但在慈善捐赠追踪、医疗数据管理、医疗用品和药品溯源方面有所应用,而且在社区人员流动精准管理和动态监测中有所应用。
      区块链技术为防疫期间的数据共享及信任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多方企业、机构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共识,打造了战“疫”中的社会信任网络,减少信任成本。
      区块链的广泛应用领域可以为信管学子关注。
5云计算
      在这次疫情中,分离毒株、药物筛选、疫苗研发、基因测序、医疗工程等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科学超算工作,对于CPU及GPU算力调度能力的要求很高。
      这次疫情中,腾讯云就组建了应急工作小组,免费开放云超算等能力,向中山大学药学院罗海彬教授团队提供了批量GPU云服务器免费使用权,向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黄牛教授实验室提供了大量标准的CPU算力以及对象储存能力。
      同时,这次疫情中的远程办公也对云计算提出重要要求,2月3日,有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使用钉钉在家办公。企业微信也有6000万活跃用户和超250万家企业。
      云计算行业必将因为这次疫情获得爆发式增长,可以引起信管学子关注。
6信息技术的制度供给
      这次疫情催生了对云计算、物联网、务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应用后面的制度供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数据主权、数据产权、数据治理等相关问题会更加凸显。
      例如,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哪些个人数据可以被采集、公开,公开程度如何,以及其他细节问题,目前仍然缺乏比较权威的规定和解释。
      另外,健康信息、基因信息、位置信息等数据保护,也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还有国际上的信息交换、信息交互、信息主权等问题也需要研究。
      信息技术的制度供给也可以成为信管学子的重要研究领域。
 
      当然,我这里只能列举我们信息管理学科可以关注的部分领域,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任我们探索。
      最后
      祝我们此次战“疫”早日获胜!
      祝我们能够早日相聚武大校园!
 
      非常感谢冉从敬老师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做了这些分享。此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信管学科也有很多社会价值。希望本期推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最后,愿疫情早日散去,与大家早日回“珈”相聚!
老师简介
      冉从敬,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学专业博士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
目前担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
      研究领域: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大数据、数字人文。
 
内容整理:宋谭迪、刘奕
排版:张俊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