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激发青年团员的科学热情,提升科学数据可视化能力。2023年5月25日至26日,情报学博士研究生团支部在线上开展了“朋辈交流引风尚,科技赋能新青年”主题团日活动,旨在为各位团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朋辈互助,助力科技赋能。活动由团支部书记吴佳琳主持,45名团员青年参与该活动。
此次团日活动创新形式,由团员在支部微信群内以“图片+文字介绍”的形式分享1个或多个数据可视化作品,并辅以文字介绍。在提高科学数据可视化重视程度、增强团员绘图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团员间的跨年级学习交流。团员们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分享了许多自身科研过程当中形成的可视化作品以及使用到的可视化工具,包括桑基图、网络图、森林图、河流图、热度图、小提琴图与箱线图、和弦图、雷达图、矩阵树图、气泡图等。
首先,20级博士生吴乐艳与21级博士生汪璠分享的作品均为桑基图,但两人介绍的绘制工具略有不同,前者通常通过python调用echarts里的sankey函数来绘制,后者曾使用WPS进行绘制。桑基图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流程图,图中延伸的分支的宽度对应数据流量的大小,其特点是能量守恒,适用场景为显示流向和数量,也可直观呈现主题演化。
(图1)
21级博士生朱伟杰分享的是小提琴图与箱线图的结合,该图可使用R包ggstatsplot绘制,主要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模式,优势在于将数据可视化与统计建模相结合。他同时还推荐了参考文献《Visualizations with statistical details: The 'ggstatsplot' approach》,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做进一步阅读。
(图2)
22级博士生石湘、张倩、郑小川的分享了网络图的应用,如图3所示,从左至右分别为语义网络图、超网络图、主题聚类图。尽管同属网络图,但三种图形的应用场景有所不同。他们表示,网络图的优势是能够直观的看到实体间的联系,相比于文本更易于理解,但共同的缺点是,数量过多时,网络图难以突出重点。
(图3)
此外,22级博士生梁柱、彭雪莹、许艳闰,21博士生傅诗婷、吴雪华、陈茜、翁梦娟等同学也分别热情介绍了热力图、森林图、和弦图、雷达图、矩阵树图、流向图、气泡图、河流图等科研过程当中经常使用到的可视化方式,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介绍加深大家对它们的了解。
(图4)
此次活动激发了支部广大团员青年的交流热情,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发表了自己对此次团日活动的看法。22级博士生郑小川认为:“一图胜千言,可视化工作是科研成果呈现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科研人员讲好科学故事。”22级博士生吴佳琳也表示:“可视化作品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迅速的获取、分析信息。这次活动中学长学姐们的分享,也使我了解学习到了很多以前没接触到的可视化方式和工具,将在未来的学习中积极探索使用。”
科学可视化表达,是现代科学技术活动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能有力支撑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推广、扩散和普及。在活动结束之后,支部也将此次成员们分享的科学数据可视化作品汇编成了《科学数据可视化作品集》,从而将此次活动交流过程中,团员们关于科研数据可视化方法、工具、优缺点等自身的使用心得共享给更多同学,帮助广大青年学子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能运用本次活动中的可视化绘图知识,用科技赋能科研成果展示,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撰稿:郑小川;摄影:郑小川)